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轻地请求,神圣的责任(原创)

(2010-07-29 07:56:57)
标签:

家庭

教育

父亲

弟弟

一份

杂谈

分类: 思绪纷飞

http://s2/middle/5f3edfd5x8c7b85fed491&690

轻轻地请求,神圣的责任

文/竹心柳影

 

前几天看到一个节目,即将参加高考的女生小敏,在法院即将宣布父母离婚前,请求法院把判离的时间推迟到高考后。
然而,高考之后,小敏又是怎么做的呢?
意想不到!一个面带微笑的阳光女生,一个说话轻言细语、思路清晰的可爱女生,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健康女生,竟然出生于一个母亲多次背叛父亲的家庭,成长于一个父亲离家出走、多年不归的家庭,生活于一个名存实亡、即将破裂的家庭。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要求法院推迟判离时间的真正目的竟然是为了让这个家庭回归往日的完整、温暖和宁静。
她语出惊人,说这是她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她通过媒体联系上自己的父亲,在父亲去意已决的前提下,带上母亲和弟弟,随同工作人员到父亲工作的贵阳去寻亲。
随着父亲的现身,父母间的矛盾也渐渐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小敏的母亲因为一再背叛,而伤害了她的父亲;母亲一再主动提出离婚,更是把父亲伤得失了一个男人起码的尊严。正因如此,父亲态度强硬,坚决不肯重归于好。
我还以为局面不可逆转,可是作为女儿的小敏却一直坚持,不肯放弃。当她最后问弟弟小盛对待父母离婚什么态度时,弟弟说是大人的事情。小敏义正辞严地对弟弟说:他也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不能置身事外,任由他们说离就离。


最后,经过小敏的努力和母亲真诚的忏悔,父亲也意识到妻子的出轨自己也有责任。两人也不再互相仇视,不再互相责备,终于想起了对方的许多优点,最终原谅了自己的妻子。
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又完好无损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活泼的小敏抓着爸爸妈妈的手,露出了开心的笑。


生活中的小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常说,小家庭大社会。麻雀虽小,可五脏俱全。试想这个家如果没有小敏的努力,会不会有后来的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我想:这是不可能的。
正如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离异的家庭,其实许多的矛盾都不过是些生活中的琐琐碎碎,根本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只是当婚姻中的两个放不开,放不下,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不能冷静地思考矛盾的根源,理智地对待生活的琐碎,结果因一时冲动而遗憾终身。


如果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象小敏这样聪明伶俐、性格开朗的孩子,能够步步为营地引导父母想起一个家曾经的美好,两个人曾经的优点,那么,现代社会的离婚率应该不会那么居高不下吧。自然,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少年了。
婚姻本是两个人的事情。这是许多成年人的观点。离婚时,有的夫妻既不通知父母,更不想让孩子知道。在他们的眼里,任何人都没有干涉他们婚姻的权力。当一纸判决下来,才把孩子作为一种私有财产般告诉他(她):你现在从属于某人。致使孩子判断不清,辨别不明,在这父母的婚姻,自己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真的,很多的孩子长大没有任何责任心,可能也与父母对婚姻的任性与自私的关吧。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纪尚小又另当别论;如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又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呢?你还是不想让他们参与对您的婚姻的讨论吗?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力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更何况父母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甚至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如果孩子冷漠地对待父母的离婚,那么这说明了什么?我想,这至少说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孩子不懂事儿,他不知道父母的离婚给他以后的生活和整个人生带来的影响;
二是这孩子很清醒:他清楚地明白父母的感情无法挽回,即使他尽自己的一份努力,父母也不会重归于好;家庭的破灭在所难免;
三是这孩子天性冷漠,不仅仅对自己父母的情感漠不关心,他甚至对别的所有的事情都不会在意,没有足够的热情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我们是能够理解的,很多夫妻还没有走出磨合期就开始闹得鸡犬不宁,还没过七年之痒就急于分道扬镳。根本就不懂夫妻要多沟通,要多体谅。一句话不对就大打出手,一件小事不如意就破口大骂。三天两头,打闹不断。试想:这样的两个人,无论和谁都不会过得长久。孩子和老人是这种家庭最大的受害者,与其让他们暂且维系,不如早早分开,大家都乐得清静和安宁;而且分开得越早,给孩子伤害会越少,自然不会留下太深的阴影。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有着清醒的头脑的孩子,自是不会受到太多与太深的伤害,他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包括对父母的情感,对自身的处境,他都能正确地面对。所以他也不做无谓的努力。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那么我们便要认真思考,谨慎对待。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冷漠?为什么他都不在乎自己的父母情感的危机?特别象故事中的弟弟小盛,十多岁了,不可能不知道离婚这种事情对他的影响吧。这可是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的事。
我想:如果这件事对孩子的影响不是过大,孩子不会这么不闻不问,处之淡然的。故事中小盛神情冷漠,姐姐不问他,他便不说一句话;他的眼神茫然,似乎只是在姐姐身边的一种陪衬,即使他多年不见的父亲出现在他面前,他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一点反应;他的话语更是让人心寒,他认为离婚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当姐姐反驳他时,他也默然以对,然后不再说一句话。


那么孩子的这种冷漠是怎么形成的?
当然,冷漠也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天性冷漠,这也是可以感化的。
第二种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生活中的打击让他对人对事没了激情,这种情况比前一种要难一些,因为这种性格本身的形成就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有耐心等待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才能让他走出生活的阴影,培养生活的激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是外冷内热型的。这种情况根本就不是问题,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滚烫的心,不管外表多冷,他都会对生活充满激情。正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口是心非者,口头上对什么都不在乎,可内心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对什么人都满含关注之情。
故事中的小盛,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形。幸亏他有个对生活充满了激情的姐姐,而且他的姐姐又还原了自己一家人的完整。我们都渴望小盛在姐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家庭温暖的怀抱里,会很快回归一个青年的热情。
当然,我们也渴望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像小敏一样的孩子,把建设好自己的家当成一份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家庭虽小,可我们的社会正是由一个个和谐的小家组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