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论文
(2009-07-12 14:51:33)
标签:
网络教学软件杂谈 |
分类: ASP毕业设计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全新教学设计理论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怎样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目前亟待研讨的课题。本论文以高中信息技术的Excel的部分内容为实例,阐述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如何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编排和设计。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
Abstract
Being popular with computer
technology, multimedia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day by day, the
brand-new teaching design theor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is
Keywords: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 the duty
Actuation
目
摘要 1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3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2.2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3 教学策略方面
第三章 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 4
3.1网络环境作为教学环境的优势
3.1.1交互性 4
3.1.2实时性 4
3.1.3开放性 4
3.2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的总要求和设计原则 5
3.2.1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
3.2.2设计多媒体课件时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5
3.3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及特点
3.3.1学习任务的设计
3.3.2 学习环境的设计
3.3.3 媒体传递的设计
3.4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教学的特点(从学习资源角度分析)
3.5教学设计现状分析
第四章《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案例介绍 7
4.1教学案例介绍
4.1.1五大块内容介绍
4.1.2教学过程
4.2教学设计具有的特点 10
4.2.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10
4.2.2进行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
4.2.3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4.2.4整个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12
4.2.5
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4.3教学案例之“统计分析数据” 13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20世纪70-80年代,教学设计模式不断涌现,较有影响的有肯普模式、迪克-柯瑞模式、史密斯-瑞根模式等。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研究视线开始触及教学设计,翻译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工作,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以其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推动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教育领域新兴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这过程中,建构主义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已经有一套较完整的学习理论,而且基于建构主义的全新教学设计理论也在逐渐形成与发展,这一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章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作为框架,将许多重要的理论概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体系,是一门应用型科学。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习理论,它是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的一种教学规则过程和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成优化地教学体统结构。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是在吸取了众多的学习理论尤其是皮亚杰、维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何克抗先生把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不难看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符合我们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把其理论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对于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有其积极作用。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三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怎样将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手段)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2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式学习是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分析的、探索的、交流的、拓展的空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大任务作分析,使学生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必须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解决各个子任务,而各个子任务的完成都要为整体任务做准备。这样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分层推进,最终完成一个整体性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策略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一个群体在共同探究有关学习任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更深入地挖掘问题实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锻炼和熏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策略,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
3.1网络环境作为教学环境的优势
3.1.1交互性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集网页制作,网站管理于一身的可视化网页编辑器设计出来的跨平台,具有丰富媒体的跨浏览器的网页,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人机交互。
3.1.2实时性
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学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1.3开放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可以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3.2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的总要求和设计原则
3.2.1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的总体要求
不同媒体在教学运用中所表现的教学功能是不同的,各有其适应的局限性,往往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可用其他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多媒体网络教学就是将多媒体有机组合起来,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优化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已经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组合,主要有课堂辅导模式,包括传统课堂教学、电视直播课堂、网络课堂、双向视频直播课堂(同步)等模式;网络学习模式,包括CAI (网络版)、VBI 、IP 等形式;计算机虚拟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等。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一个重大的范型转变。设计的总要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①积极自主学习;②介入探究过程;③对学习自我设计、自我负责;④培养解决问题、决策和评价的技能;⑤收集和组织信息,独立解决问题;⑥形成与否定自己的看法;⑦合作与竞争意识;⑧激励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