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番茄公社
番茄公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8
  • 关注人气: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邓丽君”

(2009-04-16 08:35:52)
标签:

杂谈

4月15日早晨,我们驱车前往阳明山拍摄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墓。不想是日恰巧是于公130岁的诞辰,在他的墓园,遇到了一群从台北市区赶来祭奠的髦耋老人。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他们分别是于老生前的忘年交、台湾书法家金启人先生,专为于老拍照的摄影家张志奎先生,还有1951年至1957年期间随伺于公左右的生活秘书郭?惠子女士及其子。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说起于公的生前,几位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爱国”和“忧民”。金启人先生回忆,于公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而他自己正是身体力行的楷模。金老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放眼今日之台湾,恐怕再也找不出几个像这样于佑任这样真正爱国忧民的人士了。这一次,金老先生还特地撰写并印刷了一本书,将自己的追忆和敬爱之情焚化在于公的墓前。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郭邱惠子女士则告诉我们,于公为人平易,对周遭的工作人员尤其照顾和体恤。郭邱惠子女士说,于公生前曾不只一次地跟她聊起自己的故乡陕西三原,晚年时常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回去看看。可惜,这个愿望在那个年代只能成为幻想。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1962年1月24日,于佑任作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千古绝唱。1964年于公千古,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政府在阳明山上为其建墓,使其得以每日西望祖国。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除了于佑任,阳明山上还长眠着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那就是邓丽君。中午12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筠圆”。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邓丽君(1953-1995),本名邓丽筠。祖籍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作为眷村的孩子(邓父是国民党军人),邓丽君在1963年8月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一曲《访英台》获得冠军并走进人们的视线。1966年,邓丽君以优异成绩从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毕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又以《采红菱》夺得冠军。1967年,19岁的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进军歌坛。从此,开启了邓丽君的时代。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中国的流行音乐迄今已走过近百年的道路,这一路上留下了无数个足迹,但你绝对无法绕开这个名字———邓丽君。回顾她的一生,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无庸置疑的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师。她演唱的歌曲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她以妙不可言的邓式唱腔和完美的演唱技巧,带领人们走进真、善、美的艺术境界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十亿个掌声依然如故,人们由衷地喜爱她,难忘她,怀念她。

1995年3月23日,邓丽君出席香港亚视台庆,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在媒体上露面。5月8日,噩耗突传,举国震惊,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因气喘病发猝逝,享年四十二岁。如今,邓丽君长眠在台北金宝山“筠园”。“筠园”并不难找,因为远远地,你就能听到邓丽君的天籁之音——为了纪念她,这里的高音喇叭从早到晚几乎不间断地播放着邓丽君烩炙人口的金曲——所以一路循着歌声,你就来到了邓丽君的身边。14年来的每一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无数歌迷慕名而来,在他们的心目中,邓丽君从未离去。

东方卫视《深耕台湾》之“于佑任 <wbr>邓丽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话用在邓丽君的身上绝不过分。许多年前,一代人被她的甜美歌声深深陶醉。许多年后,又一代人在她的歌声中迈向成熟。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邓丽君的歌常常会从某家店铺飘进你的耳朵,于是,你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恍若隔世地想起自己青涩的初恋。邓丽君,永远的绝唱!


(因为当天下午要采访“打扁英雄”立委邱毅,拍完“筠园”后,摄设置组于1点半离开阳明山,赶回台北市区。关于邱毅的传奇,另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