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句“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

标签:
名师刘天明书法时评 |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固名思义:“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源于明末清初的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令人思考的是:为何《尚书引义·太甲》中的古典,流芳百世至今被伟人引用?笔者认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因为在王夫之的哲学体系中,宇宙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他曾说:“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思问录外篇》),修正了张载的“日月之形,万古不变”的说法;并且认为这种发展是“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尚书引义·太甲》),是“荣枯相代而弥见其新”(《正蒙注·大易篇》),从而得出变化日新、“世益降,物益备”的发展观;并且由此引申,如果不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守其故物而不能自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思问录外篇》)。
历史是一面镜子,反射昨天、折射今天、辉射明天。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具体地说,“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是文化穿越历史烟尘的庄严提醒,语重心长地警示着居安思危的人们。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认识到承担新角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做到有所作为、量力而行,决不打肿脸充胖子。我们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也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做事有度,处事有方,我们就能淡定从容、行稳致远。
新年之始,瞻望未来,光阴似水,雄关如铁,任务繁重紧迫。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同时间赛跑,把“四个意识”转化为求真务实的干劲,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用今天的努力浇筑明天的辉煌。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睿智与理想相伴,机遇与挑战并存。2017年“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前一篇:楚人刘天明国画《双松》
后一篇:刘天明楷书《新故相推日生不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