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鸦鸡赖氏圣魁公祠
罗定鸦鸡赖氏圣魁公祠位于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连城村七堆自然村。
赖圣魁,字翰绅(公元1665——1737),是鸦鸡赖氏始祖法奉公之曾孙日炤公之第三子,为鸦鸡赖氏第五代人物。
据鸦鸡赖氏相传,赖圣魁年青时与妻子王氏从今泗纶镇鸦鸡村越过泗纶河到对岸到的七堆村养鸭为业。七堆因村中有七座大小不等的土墩而得名,村前后左右四面均有河流和小溪隔开,象一首巨船,又似月亮形。圣魁公居住地与关鸭的棚尞位于七堆村的西段(船头部分)。后来,他在此的养鸭业迅速发展壮大,收益逐增。有一次,泗纶地区发水灾,泗纶河洪水漂来很多木材和其他物资堆积到圣魁公住处附近,于是,他便把洪水漂来捞得的物资变卖所得加上养鸭收入,遂将棚寮改建为砖瓦木结构的一排坐东向西房子居住,据说该房子的方位立向是请当时罗定地理名师范五公作指导的。圣魁公在此安居垦业后,经过几代繁衍,其裔孙人丁兴旺,陆续有裔回迁鸦鸡和各房裔迁居铁辣、厂底、六云、鳌头、合江、广西岑溪石灰屋和蒙山、鹿寨及马来西亚等地开基发展。
清光绪年间,由圣魁公派下各房裔孙众筹和同族远房宗亲赖鹤年(字耘芝,1842——1899,广西桂平人,1875年中举人,1893年中进士,曾先后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四川布政使兼重庆关监督等职)慷慨捐资,在圣魁公居住的平房遗址按原屋坐东向西建成祠堂。该祠堂由两排三进八间、中间天井、前面围墙、门楼等组成,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为青砖、土砖、瓦、木结构,前座左右两侧为11米高的巨形镬耳,前后两座最高檐顶11.5米,檐口高8.6米,是粤西地区最高的古祠堂之一。前座大门外有"圣魁赖公祠",门联"秀聚七星物华天宝;灵钟泗水源远流长",门前空地以围墙围着,围墙北面是小门楼,围墙外有一口约3亩水面的鱼圹。据七十多岁的赖学高回忆,祠堂前座厅内右右分别沿挂有赖鹤年和他儿子赖谨(1904年中进士,曾任清朝主事史部侍郎、德庆县知事等职)的“进士牌匾”,后座大厅供奉着鸦鸡赖氏和赖鹤年的祖宗神牌,赖鹤年和赖谨父子生前都来祠堂拜祭。赖鹤年中举人后,于光绪初年曾前来商议建祠事宜,并题有书法赠予加益鳌头宗亲赖秀林作留念(书画迄今保存尚好),他还提拔任用了本族为该祠堂题写对联的加益鳌头赖觉先为重庆主管港务码头的主官。文革期间,祠内两块进士牌匾和神牌被全毁。赖鹤高说:1950年至1987年该祠堂为连城小学校址,上世纪六十年代祠内北边低矮三间为连城大队办公地点,他于1950年在该祠堂读一年级至小学毕业。
祠堂由于年久失修,瓦面的木瓦破烂漏水,祠中南北两侧东边低矮厢房倒塌。2008年,各房各村的圣魅公裔孙众筹捐款,在祠内重新设立鸦鸡赖氏列祖列宗神牌供奉,对前后两座和末倒塌低矮两边厢房进行换腐木修瓦面,原来瓦檐、瓦顶的兽鸟花草等雕像无法恢复,现存面积600平方米。
鸦鸡赖氏族谱载:"鸦鸡有老三房、少三房",少三房居七堆,建有七星拱月形祠堂,有楹联“七政三才;堆金满玉"。罗定泗纶镇连城村七堆鸦鸡赖氏圣魁公祠传载着赖氏的历史文化。









(鸦鸡赖氏圣魁公第十代孙:赖杰成(鳌头)撰文、供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