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零后的生活

(2009-03-26 17:04:20)
标签:

90

非主流

女生

生活

快乐

成长

文化

分类: 原创专区
九零后的生活
编辑/异林
如果你是90后的你一定要把它看完

《一》九零后的社会背景:
    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国的信息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


  90后以及80后的个人素质与中国老一辈公民相比有明显提高。 其生活习惯、价值观、世界观与国际主流接轨。另外,由于中国成长中的社会结构的激烈变动,90后和80后的分化现象较前面几代人要更显著,因此生活方式、价值观等各方面也都更加多元化。
《二》九零时代
    在信息方面,1999年,中国只有四百多万互联网使用者,而到2007年,有了一亿三千七百多万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如今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连接。


  在教育方面,由于从1997年依赖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也与前一代中国人的学习方法大为不同。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关数据大致表明,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例如,从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89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关于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变迁,仍尚无大规模的长期追踪研究。


  在社会方面,一项关于“90后”社会调表明,有六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否认不关心社会。该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与创造力”,但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同时“90后”也是充满自信的一代人。

《三》九零后的三大问题:
    心理


  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断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


  教育


  由于时代变迁,国家经济转型,“90后”的父母们当他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与他们从小早已习惯的生活模式大相径庭的体制改革——多年沿袭的“铁饭碗”被打破了,他们需要重新选择职业,需要靠自己奋斗,许多人被卷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与此同时,“90后”的家长们又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他们认为到学校的教育不足以应付真实的世界,在教育产业化的政策下,学校加压,各种各样的培优如雨后春笋,于是90后孩子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辅导书进行专业培训,过早的竞争压力使“90后”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对网络依赖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家长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感到了迷茫,他们现在成了孩子的“钱包”;指责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没有他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已经丧失了很多本应该拥有的快乐,还被冠以问题少年,觉得十分委屈。矛盾双方很难找到一个
平衡点。


《四》我们首先看一组90后的照片:


(图1)
18岁未婚先孕、用避孕套来当作耳环、大街上穿露股装……面对“90后非主流一族”令人忧心的表现,网上进行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90后非主流现象”的多项调查,5000名网友参与投票,网友们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有6成原因来自社会和家庭。


(图2)
昨日上午,在“90后非主流现象”多项调查中,对于90后非主流现象的形成,有60%的网友认为主要是受社会和家庭影响。


(图3)
“早些年大家避而不谈的隐晦话题,却随着信息的强大传播,流入了90后人群中,怎么会不发生异变?”正如网友“秋千飞舞”在评论中所表述的,其中36%的网友认为当今社会朝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在90后身上打下了烙印。


(图4)
另外25%的网友认为,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长过多的溺爱造成的。网友们同时表示,学校教育问题则是另外的客观原因。


(图5)
“难道靠个性就能吃饱饭,作为80后,看到你们非主流一族我很沉痛。”网友“彩虹星星”在给90后非主流的忠告这一项中如此说道。


(图6)
“真的对你们没有偏见,只希望你们赶快成熟,做事不要由着性子来,追求潮流也要继承前人的好传统呀!”在调查中,网友们对90后寄予希望,劝他们能多学知识,让自己成熟起来,别再出现非主流行为。
(图7)

(图8)
在“你认为对90后的评价公平吗?”的调查中,认为“略失偏颇”的网友有38.56%,他们认为,并非所有90后都无可取之处。认为“不好说”的有34.48%,认为“公平”的有23.37%。


(图9)90后:不愿别人干涉自己   
昨日,记者来到沙区某高中,对一些90后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他们认为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遵循自己的想法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他们承认上一辈的不少思想和美德是他们应该继承的,但他们也认为上一辈人的有些思想实在过于“迂腐”,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管好自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涉、限制。部分90后的网友则认为“70”“80”就是“老土”,对露股装、避孕套耳环等“大惊小怪”,实在是“过时”。


(图10)
昨日,几名90后孩子的家长打进本报热线讲述了他们对90后非主流群体的看法,均表示对“非主流”、“脑残”等雷人举动难以接受。“传统的东西肯定不能丢”,一名刘姓的90后家长说,自己两个侄儿不满18岁,却喜欢染发、打鼻环……


(图11)
她认为家长必须在孩子产生错误观念或做出错误举动的初始阶段,立即对孩子进行纠正。刘认为,孩子会变成“非主流”或“脑残”一族是家长的失职。


(图12)纪念毕业集体拍裸照
对于部分90后的非主流雷人现象,昨日,渝中区杏林中学初二年级语文老师谈倩认为,现在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一些不良信息或开放作风也会随之传播到青少年之中。目前的90后非主流一族多是13~18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也是他们个体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最容易受到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从而模仿做出雷人举动或穿着,非主流们认为这是一种对个性和美的展示。


(图13)
谈老师说,她身边就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耳朵上穿了10多个耳洞,或者自己拿针和墨水偷偷给自己文身等非主流行为。谈老师还说,要纠正这类孩子的错误观念,家长和老师不要用强硬的态度去打压,应将它当作一场传统意识与猎奇心理的较量,在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用传统美德去引导非主流。





我想大家对这些图片并不陌生,就是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非主流图片,是90后的典型写照!
他们已经把自己给埋掉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肉体!(当然不是每一个90后的都如此)
http://b1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0da82e3dda9425b2e65945bfe79646a637c1a88af5251022766fa2d7c42b109207ac2a7e14d49f1bc496a89ef7c1ddf225de3ae2cc90231c7f596c0563334c80ee70171613166de5f0dc84b47397c398f664ed97

《五》我们在看看大家的看法总结

1、家里可以没有电视机,但一定要有电脑。电视是摆设,电脑才是生活的必需。 2、电脑里一定有聊天工具。不联网的电脑是可耻的,开电脑一定先登陆QQ。
3、喜欢小动物胜过小孩,可以不辞辛劳地给小猫一周洗一次澡,但没有耐心看护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超过半个小时。
4、永远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其实没买什么,也没吃什么,但钱就是不见了。
5、熟人面前是话痨,生人面前一言不发。不是不爱说话,而是跟你没什么话可讲。
6、业余爱好中必有一项是睡觉。凌晨12点以前很少会睡着,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会在早晨8点以前起床。
7、一个人的时候,宁愿煮面条,甚至不吃,也不会轻易做饭。为一顿饭,去买、洗、切、煮、炒,最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不值!
8、网络生活随心所欲。有垃圾?有病毒?有木马?放心,样样都不好使,因为他们都装安全卫士。
9、减肥是永远不变的话题。见到体重秤,如果旁边有人是坚决不肯站上去的。
10、“随便”,觉得什么都可以,什么都还行。只要方便,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钻牛角尖。
11、常常不知道今天是几号,连过节都是在收到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后才恍然大悟。
12、出门必带三样宝:手机,钥匙,钱。基本是机不离身;钥匙就不用说了吧,除非你没有家;身上必备数十人民币,以防不时之需。
13、坚决信奉“有问题,问奇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习惯上奇虎向机器人小Q要答案,包括今天的天气。
14、买东西从来不问单价,只有一句:一共多少钱?不会为几毛钱去讨价还价。
15、热衷于研究新产品。家里添置了新电器会在第一天就把所有功能都试用一遍。
16、开始害怕过生日。总希望能一直活在20岁。
17、害怕被小孩叫作阿姨,虽然知道自己也老大不小了。
18、MP3里的歌至少一周换一次。本月还超喜欢的新歌,下月再听就老掉牙了。
19、很少打电话,经常发短信。不想用声音交流,只想用文字沟通,哪怕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20、可以拼出每个字,但不见得能写出来。
21、越拽的人就越不屑他!切,你傲什么傲?谁都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六》总结九零后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哈罗德·罗森堡 《荒漠之死》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新一代,似乎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但是,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犯过错误呢?不同时代人们给予的定语都不同,我们可以记起的词语有过去的“ 迷惘的一代”、 “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但不论怎么说,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只是历史赋予每个时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后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的主人翁。同样是独生子女,但90后和70后、80后一代却显出非常的不同。关于90后,有的开始关注他们这个群体,有的可能还没有注意到,他们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指出,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某个角度说,虽然90后还没有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但这一代孩子,由于整个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普遍地早熟,他们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


  不论如何,“90后”所暴露出的问题绝非他们仅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这对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与引导方面同样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叙《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