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几位朋友游香港,特意去了香港的“绿色之肺”——湿地公园。很喜欢那次出游,翻出当时在公园拍的照片,仿佛还能闻到清透绿凉的空气。
坐双层巴士到湿地公园,旅途是一种享受。空气清新,窗玻璃明净,车子亦开得稳当。沿途欣赏街景、海景、绿地,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湿地公园面积很大,除了展览馆,园内几乎见不到现代材质的建筑。公园主要部分是保护极好的天然湿地,沿途多以木栈道、浮桥引导游客行走,几乎不需看地图或指示牌。顺着脚下的路随意漫步,可以轻松逛遍公园。最喜欢穿越红树林的那段浮桥,走在晃动的桥面上,身边是触手可及的红树果实和花朵,几乎感觉得到红树的呼吸。园内植物多是原生,几乎看不到人工种植品种。沿途繁花竞相开放,车轮梅、山指甲、水蓼、睡莲、炮仗花、灯芯草……热闹非凡。以前不喜欢山指甲的味道,嫌呛鼻,这次看到树上饱满莹润的花蕾,立即上前细看,一点不觉气味难闻。炮仗花是一种似红色小鞭炮的花朵,家乡人叫它“孔雀尾”。招潮蟹聚生地附近有红橙相间的花朵,远看像马缨丹,近看有点像繁星花,发照片问了喜欢植物的朋友才知道那是马利筋,也叫莲生桂子花。
在途中小木屋观鸟,总有一名工作人员举着“鸟儿也有耳朵”的牌子提醒游客勿高声喧哗。第一次透过望远镜清晰地看到鸟儿在野外自在活动,忍不住低呼“太可爱了”。多年前在鸡屿近距离观察过白鹭,似乎看得不如这次真切。镜头里,看到好多只鹭鸟在滩涂上踱步觅食,其中有只鸟嘴型像鸭子,憨憨的十分有趣。
一路上看到许多普及自然知识的小牌子,小动物出没的地点还设有特别提示和观察台。回到大厅,发现展览馆的内容丰富得出乎想象。标本、模型、电子展示、仿真生态环境、义工讲解……转动大地球仪,可以在电子屏幕上看到地球上的每一片湿地;玻璃橱窗里的仿真苔原景致细腻逼真,拍出的照片很像实景;观影厅内,圆形幕顶不断播放着关于水文化的小花絮……有一个单独的展厅专门展示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以及造成的后果,内容相当丰富,游客甚至可以在“游戏机”前猜测制作一个汉堡需要消耗多少升水。
湿地公园门票售价30港币,相当于在小店吃一碗面。公园展厅一楼有个临水餐厅,隔着落地玻璃窗可以欣赏天然水景。由于独此一家,餐厅生意火爆,用餐高峰期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点了南瓜蒸排骨套餐,米饭松软可口,排骨亦十分美味。这样的一份套餐只售20几港币,完全颠覆在景区用餐既贵又难吃的惨痛经验。

车轮梅

山指甲的花蕾很可爱,不过花开的味道不太好闻
炮仗花——像不像小鞭炮?

灯芯草
朋友拍的“并蒂”睡莲

朱槿(也叫扶桑或佛桑)开得特别娇艳
红树的果实
马利筋,也叫莲生桂子花,仔细看看它的花朵就会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别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