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2019-02-08 08:36:19)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李大庆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天官赐福 万福来朝》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节日,聚集着中华民族历史和血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始于古代“门神画”,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因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喜庆吉祥美好生活的祈盼,故得其名。年画与春节紧密相连,把“年”与“画”相结合,是春节的报春花,不仅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民族的传统观念和美好期盼,饱含着我们的民族记忆与信仰。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年画衍生成为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年画以其承载的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从先秦时期出现辟邪的门神,到宋代开始出现刻板年画,年画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很多繁荣的阶段。但最近几年年味淡薄,习俗不被重视,年画开始衰落让人觉得惋惜。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对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在传统习俗中,扫完房要贴上年画,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喜气洋洋迎接新的一年。年画回归也好,传统习俗回归也好,不仅仅是为了老年人的念想和精神寄托,更是对于年轻人如何对待生活的启迪。我们不仅要注重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还要关注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丰富其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具有当代的价值。年画重回春节,也是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重回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自信也能重回到内心中。

1月27日在小年的前一天,2019“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之“言好事降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精品展”在北京老舍茶馆、一得阁艺术中心同期开幕。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中国手艺网、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这次展览,展出传统年画作品150幅,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年画项目产地为主,涵盖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重庆梁平、湖南滩头、湖北老河口、陕西凤翔、山西平阳、山东高密、河南朱仙镇等全国18个传统年画产地。更选用春节期间广受百姓欢迎的门神与灶王爷年画题材,以专业的学术分类为支撑,并且邀请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传承人在现场演示年画制作技艺结合展览、展示、展演、展销等多彩形式,邀请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同时也将展览进入社区,促成年俗与年画的回归。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王晟航、张飞凡等人为观众现场演示年画制作技艺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杨柳靑木版年画传承人张宏为观众现场演示年画制作技艺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杨柳青木板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庆钜现场演示


主办方表示,“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旨在为各地深入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回归民众、回归春节、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此前,全国范围内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展览活动已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拉开序幕。1月5日—8日“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走进山东潍坊1月28日“年画重回春节——2019宽窄巷子·绵竹年画”在成都市文化地标古建筑群宽窄巷子举行启动仪式。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成都宽窄巷游客与绵竹年画进行零距离接触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成都宽窄巷游客与绵竹年画进行零距离接触


1月27日笔者有幸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观看了年画作品展,第一次见到这么丰富的、乡土气息浓厚全国著名年画原产地的木板年画精品。除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中国木版画三大产地又了解了其它以前不曾关注过的年画产地,在赞赏这次展览活动的同时,也为没有看到汉中年画而遗憾。我和《中国书画报》北京记者站站长、一得阁美术馆馆长曹玉文交流时介绍到汉中年画,我说汉中年画在过去和绵竹年画、凤翔年画齐名,他说:“我知道绵竹年画、凤翔年画,但没听说过汉中年画。”是啊!汉中木版年画应该始于清代中期以前,兴盛于清末民国初年,1942年在北京“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上展出时很引人注目,上世纪“文革”后,汉中年画逐渐退出民俗活动淡出春节,直到不被汉中人所知。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汉中木板年画进行梳理、研究,深度挖掘年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将年画技艺的传承发展与新作品、新应用呈现给大家。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姚期 马武》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徐延昭 杨波》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汉中民间木版年画是我国木版年画艺术中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色彩丰富、浓重,对比鲜明,寓意美好!汉中年画主要以门神画和六金神(灶、财、仓、槽、井、土地)为主门神画内容有武门神和文门神分别,还有女侠门神武门神多取古代历史小说中骁勇善战的名将和神话人物,除了年画中最为常见的多种样式的秦琼、敬德外,其他还有如孙膑、庞涓、李元霸、裴元庆、孟良、焦赞、姚期、马武、燃灯道人、赵公明等等,据说达到60余种之多。文门神除了《天官赐福》、《万福来朝》、《憨番进宝》等,还有萧何、韩信、徐延昭、杨波等忠诚良将,这与其它产地年画有着明显区别。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姚期 马武》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我们建议,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年画重回春节”系列工作部署,“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在我落地实施,举办汉中年画节”活动,是元旦春节文化旅游惠民特色亮点活动也是汇报汉中多年来在非遗保护和发展方面的成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彰显汉中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能够营造贴年画的文化氛围,让过年贴年画成为一种时尚,吸引大家关注年画,购买年画,张贴年画,让老百姓感受浓浓的年俗、年趣、年味,让年画真正的回到春节,融入当代生活。

    年画有一种新生的可能让年画重回春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对于传统年俗回归的期盼。作为艺术工作者,传承地域文化艺术应有担当。


                                   【汉中年画欣赏】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庞涓 孙膑》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双庞涓》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燃灯道人 赵公明》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李元霸 裴元庆》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对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徐延昭 杨波》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鹿鹤同春》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鹿鹤同春》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女侠门神》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墨线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骑马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骑马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姚期 马武》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贴年画,迎春纳福,让汉中年画重回春节!
↑↑↑ 汉中年画 《秦琼 敬德》清代版 门神 木版套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