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蹴鞠----中国古代绘画中高规格的“世界杯”

(2018-06-19 08:34:41)
标签:

文化

收藏

分类: 人文历史

蹴鞠----中国代绘高规格的“世界杯”

 

    世界杯没有中国队,其实这无所谓。足球同样给咱们带来欢乐。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家喻户晓的足上球类运动——“蹴鞠”。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对蹴鞠乐此不疲。而上场的“球员”里竟然还有皇帝。

http://s13/mw690/001K7EIFzy7lnjXxJcU5c&690

·苏汉臣 《宋太祖蹴鞠图》

《宋太祖蹴鞠图》纵28.6厘米,横56.3厘米,原作者为北宋画家苏汉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幅为元代画家钱选之摹本。此画设色淡雅,用线古拙。明人唐文凤在《梧冈集》中有《题蹴鞠图》诗,诗中指出画上踢球的两人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右)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而观看的四人分别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和石守信,他们都是宋朝的开国功勋,而且都喜欢踢球。钱选在临摹之后题字曰:“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说明他对此画仰慕已久。

 

“蹴”,即踢。“鞠”,即古代的足球。一般以皮子缝制,有空心球与实心球之分。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在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蹴鞠这种娱乐方式已在民间广为盛行。

 

1、治国习武

    公元前307年,战国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为模拟马群间猎兔的情形,便以球代兔,不出宫门便足以天天“畋猎”。


http://s9/mw690/001K7EIFzy7lnk0Eamc08&690

汉砖的拓片


    在汉代,人们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蹴鞠玩法更偏向直接对抗,即能强身健体,又能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开始出现“鞠城”这种设有围墙和看台的专业足球场地。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著——《蹴鞠二十五篇》。

    蹴鞠按照玩法分为:

1. 直接对抗:比赛分两队,双方各有队员十二名,以踢入球门的球数多少来决定胜负,是现代足球的雏形。

2. 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

3. 白打: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类似花式颠球。

 

2、外援


    汉武帝平定西域,得一胡人俘虏,身长善跃,蹴鞠技艺十分了得,武帝对他器重有加。“盖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谏。”这也算最早引进外援了吧。

    曹操也是位超级球迷,《魏略》记载有个叫孔桂的,蹴鞠玩的实在太好,“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


 http://s15/mw690/001K7EIFzy7lnklmAUe8e&690

相传刘邦称帝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皇宫养老,终日看歌舞伎乐,吃穿用度十分奢华。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后来刘邦在长安城东边新建一座新城,仿照原居住地的市井之像,并且重新开始“斗鸡、蹴鞠为欢”,刘太公这才开心起来。

 

3、女足

 

唐代由于唐太宗、唐玄宗都爱看“蹴鞠”,“蹴鞠”运动迅速流行开来。蹴鞠在规模、规范、场地以及器材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鞠”不再是汉代时的“毛丸”,而是用八片尖皮缝制圆形球壳,壳内放一个动物尿泡,充气后,成为更圆、更轻的皮球。球门也近似于现代的样式,由两根柱子构成,中间挂网。由于蹴鞠用球更轻、更圆,又不太讲究对抗,唐代便出现了女子足球


 http://s7/mw690/001K7EIFzy7lnknFVqe26&690

                                   明代杜堇的《仕女蹴鞠图》,描绘了仕女们在花园中玩蹴鞠的情景

 

    元代以后,很多女士爱红妆更爱蹴鞠。与现代女子足球崇尚力量与速度不同,女子蹴鞠因为以表演为主,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对从事蹴鞠女子的容貌、身段、技艺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又被称为“美人蹴鞠”,体现了一种女子特有的阴柔之美。

遗憾的是,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女足”渐渐走向落没。

 

4、兴盛

 

蹴鞠在宋代的流行程度是空前的,出现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蹴鞠艺人,而且组建了自己的社团,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其提倡的志诚、温良、尊重、谦让的十个紧要章程,和戒多言、赌博、猖狂、酒色的十个禁戒,也成为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比现代足球最古老的、建于1878年的曼联俱乐部早了800多年。

有比赛就有球星。《水浒传》中由一个市井泼皮逆袭成为殿前都指挥使的高俅,便是球技高超,经常陪伺宋徽宗踢球的著名球星。此外,宋代还有一批聚集在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内的职业球星,他们定期在皇宫蹴鞠宴会上表演踢球,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

宋代的蹴鞠多偏向白打,类似于颠球花式足球。即踢球时,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技术又从唐时的射门比准灵活控球发展了。宋代皇帝大臣都是球迷,国家足球队”可以说是踢遍天下无敌手。宋太祖赵匡胤的球技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变化灵活,随心所欲,可使“球终日不坠”。


 http://s4/mw690/001K7EIFzy7lnksgFq3f3&690

                          《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赵匡义同大臣们一起玩球的场景

 

5、没落

 

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兴衰与皇帝的喜好不无关系,《明史》记载朱元璋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误事,并下旨“蹴鞠者卸脚”。但由于其自身魅力所在,蹴鞠在民间依然盛行。

 

 http://s8/mw690/001K7EIFzy7lnkv8ih1d7&690

    《明宣宗行乐图》是明朝画家商喜的名作,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纵36.8厘米,横6.89米,全卷分六段,各段之间,以宫墙或屏障隔开,分别表现射箭、蹴鞠、打马球、捶丸、投壶及皇帝起驾回宫的场景,画面色彩鲜艳,是写实的院体工笔绘画,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宫廷生活。画面中,皇帝形象与传世明宣宗朱瞻基画像接近,他戴笠子盔帽,身穿浅色辫线袄式样长袍,侍从身穿青绿等色曳撒,显示出受到蒙元服饰的影响。其人物和风景细部描画较为呆板,反映了明前期院体绘画的艺术风格。画中的蹴鞠场面非常生动,皇帝虽没有亲自上场,但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而场上表演蹴鞠的人多被认为是宦官。

 

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兴衰与皇帝的喜好不无关系,清代自顺治起便开始全面禁止蹴鞠运动,至乾隆时期,蹴鞠这项运动算是寿终正寝了。


 http://s5/mw690/001K7EIFzy7lnkzipi424&690

               黄慎的《蹴鞠图》,表达当时民间对于蹴鞠运动的怀念。此图为绢本设色,纵115.6厘米,横125.3厘米,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

 

  清代社会上虽然没有了蹴鞠,但清代画家黄慎却画了一幅《蹴鞠图》,借以表达当时民间对于蹴鞠运动的怀念。有学者分析,黄慎在创作《蹴鞠图》轴之前,很可能是在扬州盐商那里看到了其收藏的古代《蹴鞠图》,领略到了宋太祖蹴鞠的氛围,就像亲眼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一般,所以画面中的人物很逼真传神,整件作品很有动感。黄慎在画面右上方自题:“青巾衣黄者,太祖也。高帽对局者,赵普也。微须者,党进也。方面衣红者,太宗也。乌巾衣绿者,楚昭大人也。袖手旁观者,石守信也。此图乃太祖即位之时,海晏河清之际,道同志合,君明臣良,故太祖命丹青所作,是为君臣一气之图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