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墨挥洒田园情---追忆花鸟画家陈星焕

(2010-10-02 10:11:18)
标签: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http://s11/mw690/001K7EIFzy7cYf4HXg6da&690
笔墨挥洒田园情

---追忆花鸟画家陈星焕

李大庆 

    陈星焕先生是位当之无愧的画家,虽然他还不被外界众多的人所知。如今,他带着许多遗憾离去了,我感到万分惋惜。

    陈先生一九二五年生于陕西西乡县,自幼随其叔父、著名金石书画家陈博山先生学画。后又在读师范学校时受花鸟画家叶访樵先生的指教,深研传统,师法自然,以花鸟画见长。五十年代与石鲁、赵望云、方济众等长安画派大师接触后,使眼界大为开阔。1961年的极左风暴,使先生受挫,返回乡里务农。在农村历经十八个寒暑,但他并没有悲观消沉,在农事之余,常于夜间点灯熬油继续研究花鸟画,并把一块自留地改作牡丹园,养起了鸡鸭,以供观察写生,常往来于瓜棚豆架下,亦徉徜在荷塘旁观察比较着荷花于晨露、浴日、午风、过雨的不同情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先生老树逢春,向阳著花,先生不知老之已至,以弥漫的精力从事创作,孜孜不倦地追求,在花鸟画艺术领域表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这往后的18年间,陈先生一心扑在创作上,单身寄寓于汉中地区文管会的不足十六平方米的小屋里,这里是他的居室、会客室、画室,甚至还是厨房。不少喜欢花鸟画的老中青学生,常来此学习,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先生的生活极其简单,常常是菜豆腐稀饭、浆水面、饼子,这就是先生物质生活的全部。

    纵观先生的绘画作品,质朴自然,没有旧“文人画”的孤傲和冷涩,没有失落的借题发挥。所能见到的尽是一些非常入世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寻常物,如:梅、竹、松、菊、鸡、鸭,鹰、鹤等,先生笔下的这些生灵寄托着人类和平、幸福和自由的理想。先生对田园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花鸟画题材大都来自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发其所感,以景寄情,表现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和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陈先生在绘画上崇尚任伯年、张书旗的用粉,又不为前人成法所囿,主张我用我法,表现手法自成一格,牡丹小鸡是先生的拿手之作他笔下的牡丹小鸡形神兼备,生动自然,生机盎然,令人流连忘返先生画牡丹兼工带写,用色明丽温润,色墨结合、雅俗共赏。或没骨点厾画花,意笔画叶,或工笔画花,意笔写叶和枝干,和谐自然,形象生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先生所画之花,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精美的造型和动人的色彩,而是一片生活之情。先生的画面或欢悦、或宁静、或平和、或悠远,让观者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忘情于生命的自由与和谐。这是先生历经磨难之后,与世无争的一种心地折射。先生画的小鸡毛茸茸的稚气可爱,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先生赋予了他们人格化了的天真活泼的儿童般的感情。你看,他们似乎都是孩子,都有语言和情感,他们或相互啁啾;或呼朋唤友;或窃窃私语;或追逐嬉戏;或藏于草丛;或惊奇于“天外来客”;或偎在母亲的翅下;或在母亲的带领下去春游。它能令人感受到伟大母亲的慈爱之情,或患难中的亲密友情,也让人感受到生命过程的欢快。

    回想起农村18年的艰辛时,先生不无庆幸,农村,磨练了他的性格,练就了他的坚韧。他颇为感激农村的那段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他把这艰难的生活体验,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营养。大凡能向世人贡献力作的中国画家,不能不首先经验人生的颖悟,而使思想境界获得一次升华。先生常作梅、竹、松、鹰。他爱梅的傲骨、竹的虚心有节、松的挺拔伟岸、鹰的敏锐机警。先生画的竹总是劲节直上,而少有经不起风吹雨打像钓竿一样的细枝弯竿;他画的松总是直挺的屹立,而少有屈曲盘旋、枝如虬龙。这自然是出于对韧性的人格力量的赞美,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历经了几十年沧桑之后画家的品行和操守。

    先生以惊人的勤奋创作出大量雅俗共赏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自1978年以来,先生新作迭出,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美展,大量作品被当地政府作为政府礼品,有许多作品被纪念馆、博物馆陈列收藏和编入大型画册。   

    先生既是一位平易近人、谈吐幽默的慈祥长者,又是一位德高望重、待人坦诚、诲人不倦的老师。他总是乐观、开朗、豁达、宽容仁慈,和蔼可亲。他丝毫没有“架子”,无论对于青年学生还是年长者,俨然一位质朴的老农,先生常说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要活到老学到老,有时他画完一幅画后,还让我等青年学生提意见。他不喜听恭维之词,足见先生谦虚善学。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平平淡淡的为人,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作画。他常说,画家首先为人要作风正派,道德高尚,品质优良,然后艺事才能有所成就。先生人品好,各界领导及同仁、后辈都认定他是一位十分受人爱戴、受人尊重的良师益友。

 

     此文发表于汉中文学双月刊《衮雪》1999年第1期,陕西省美协《美术通讯》2000年第2期

 

 

http://s8/middle/5f3a7ef9h926c0d9e1367&690



http://s12/middle/5f3a7ef9h926c0dea46ab&690


http://s7/middle/5f3a7ef9h926c0e45edc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罗国士画月季
后一篇:齐白石画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