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艾青《礁石》赏析

(2010-10-06 22:28:3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艾青《礁石》赏析作者:青青竹檐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想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小诗高度凝炼集中。

   由于礁石的形象被提到象征的层次,它的意蕴已超越了特指的象征对象和历史条件,使人产生多重联想和解悟。

   她可以理解为一种正直伟岸的人格精神;在两种人间力量中有表现为“正义”“真理”的象征;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他又使人们想起进步与腐朽之间的冲突------在礁石和海浪这两个对抗的形象中,与象征“正义”“真理”的礁石相对立的海浪其外的特征是凶狠的、强大的、攻击的,从内在力量来看,它确是怯懦、虚弱和无能的。相反,巍然屹立的礁石虽然总是被动无辜的受到伤害、践踏,虽然浑身布满伤痕,但由于具有不灭的内在伟力,海浪的冲击砍削只能更加增强他坚硬顽强的本质,他永远以强者、胜者的自信心和昂然的姿态撞碎外强中干的海浪,“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在结构上,它的视点先对准海浪,再转向礁石;以动态写海浪,以静态写礁石。这正是为了以海浪外在的狂暴、嚣张和侵害的本性与它的徒劳、失败,有力的反衬礁石的坚韧、静穆、深沉的内在力量以及他无绳反抗和胜利。同时,它采用了最为简洁的语言和最纯粹、质朴的白描手法,以取得与礁石抱朴守真的品格“同质”的效果。

 

  意境上,简短的八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这两个画面,其实是同一个画面,所不同的是,第一个画面,着重描绘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个画面,着重描绘了挺立的礁石,第一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复攻击,第二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
 
    在写作手法上,采取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 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首诗歌的第二节,进一步写礁石的“脸”、“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拟人,而“移情”的审美心理活动,仍然渗透在其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