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正气
(2014-12-10 20:01:40)
标签:
佛学 |
分类: 思考 |
将士们所围绕的大炮是按原比例复制的,笔直的线条显得稳重方正,也似乎要直接逼压出人们心底的无限剧痛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危急关头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可是鲜血与热泪的付出,却并不一定能换来美好的结局。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全舰将士不惜代价决意与横行无忌的吉野号冲撞,同归于尽。但战争过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成为几代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屈辱记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感谢王力克先生,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甲午之战那些民族英雄的形象,提醒我们,只有牢记历史,牢记时代带给祖国的重重创伤,铭记先辈们不屈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再看,残阳如血,透过层层硝烟迷雾,照射到即将沉没的舰船和将士们的身上,使画面染上了一层英雄主义的色彩,纪念碑式的构图进一步推进了气氛的烘托,进而接近了史诗般的创作基调,这一切都使画面显得异常悲壮。昏天黑地中,只有英雄们的身影在残阳下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好像在无言诉说:我们虽然屈辱地落败,但我们誓死捍卫民族尊严!
无论是已经倒下去的,还是依然不屈站立的,北洋水师的将士们都用大无畏的勇气诠释了“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含义。
他们,有的已经舍身成仁,身躯被卷入滔滔洪流之中,血淋淋的双手犹自张开,那是用力锉那些推不进膛的炮弹而被磨破的印记;有的已经陷入昏迷之中,却犹然强撑着双臂,保持着随时准备起来战斗的姿势;有的昂首挺立、正视前方,坚毅的目光昭示了与侵略者同归于尽的决心;有的紧咬牙关、攥紧拳头,努力地想做最后的抗争......他们,在硝烟炮火中彰显了民族的气节;他们,是一群为了国家毫不犹豫舍弃生命的人!
看着看着,我好像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片昏暗低沉的天空下,周围是被鲜血染红海水的浪涌,还有爆炸形成的冲天水柱,战况是如此惨烈,形势是如此令人无奈,我似乎看到这群热血男儿的炯炯目光中,蕴藏着深深的悲哀和无尽的力量。
我看到一个穿着红肚兜的年轻水手,他对新婚后生活的美好向往从衣着上就略见一斑,但他的表情已昭示了对生命牺牲的无所畏惧,令人唏嘘;我看到一个上身赤裸、目光如炬的汉子,他一边拼命扶持着受伤的同伴,一边横眉怒视前方,脸上写满了愤懑与不甘;我看到大炮下方蜷着身子手中依然紧紧抱着枪的勇士,他的嘴角还有血滴在不断流淌......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精神,这代代传承的伟大精神在将士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守护着我们。
勿忘甲午,勿忘国耻,更勿忘英魂!
一幅伟卷,唤醒我们几多尘封的记忆。画中天海之间的那一条线,在战舰沉没和精神永生之间熠熠发光。将士们的身躯最终会被卷入洪流,所有的历史最终会成为遥远的过去,但东方的那片海将永远铭记这个古老的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而悲壮的抗争。
王力克先生以一颗画家的赤子之心,把历史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凭借艺术的高级审美,创造了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艺术作品。他在光与影中大胆冲破历史的束缚,走向精神的再现,深刻地表达出埋藏在国人心底那难以言说的伤痛。既是对当年的屈辱血与泪的诉说,又是一座为将士们树立的不朽的丰碑。那些铮铮铁骨的将士们,在绝境之中失落、坚毅而又身带光环,他们用生命演绎了真实和传奇,诠释了天地之间回荡的那一股正气。正因有这股正气,我们的祖国才能一次次昂首不屈,挺过磨难;正因有这幅画卷,我才更深切地感受到将士们身上散发出的这股正气;正因有这番感受,才让人体会到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多么可贵。
如今的祖国已成为泱泱大国,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曾经的屈辱是不可遗忘的,那么,就让屈辱真正地成为历史。
这,就是王力克先生的真实意图。
而这样一幅伟大的作品,也正是对每一位爱国志士最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