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好声音,学习好评价

(2013-08-24 21:50:24)
分类: 思考

        今年夏天,一场娱乐的盛宴如期而来,那就是去年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好声音》节目。每周五晚我都守在电视机前,欣赏好声音第二季不同地区学员们的精彩表现。每位学员演唱完后,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四位导师对学员们的不同评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去年的四位导师是刘欢、那英、哈林、杨坤,今年的四位导师是那英、哈林、阿妹、汪峰。无论是谁来担当导师,他们对学员的评价过程都是节目的一个亮点。这个过程里,为了顺利得到青睐的学员,导师们的表现特别吸引眼球,有“抢人”的,有赞美的,有理性分析的,有以情动人的,甚至还有要“动手”的。可以说得上是精彩纷呈,做为观众的我看得是不亦乐乎!

        看着看着,我好像是“职业病”犯了,我心想,这些导师的评价为什么那么吸引眼球呢?为什么有的导师的评价听上去那么令人信服而有的却不呢?评价也是我的教学里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又该如何去评价我的学生呢?

        也许通过以下“一样”和“不一样”的对比,我能得到一些反思和启发吧。

        1、赞美是一样的,但顺序是不一样的。

        基本上,每一个获得导师转身的学员都能够得到他们不吝的赞美之辞,一开始我以为他们的演唱都没有瑕疵,就算偶有瑕疵导师也不会指出来,所谓的“激励性评价”嘛。而且,要是当着全国观众的面直截了当地指出学员的缺点,未免也太不给面子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不是,其实还是有不少学员的演唱有些许瑕疵的,导师不是不给他们指出缺点的,只是转身之后,先用投入的表情和“好听”等评价来鼓舞学员,拉近与学员的距离,在之后的抢人环节,才会或明示或含蓄地指出该学员演唱中的不足之处。很明显,这样更维护学员自尊,更容易让人接受。导师的的评价方式几乎都是“先扬后抑”型的,听上去让人感觉很舒服。如果是“先抑后扬”型的,那效果估计就不一样了,别说学员了,观众都会感觉有点受伤啊。

        反思:郑渊洁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表扬,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呢?所以表扬学生是必要的,要多看到他们的发光点,多激励他们。但这并不代表不坦诚指出他们的不足。高中生非常看重自尊心,如果老师当众指出他们的缺点,也许他们会接受但心里总会有点受伤,所以要“先扬后抑”,在不伤感情的前提下使他们愉快接受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有那么几次,总是会过于心急,上来就先指出学生的不足,然后再表扬优点,顺序整个颠倒了,“先抑后扬”的结果是学生用受伤的眼神看着我,虽然脸上还带着笑,但也清楚地带着尴尬。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2、激励是一样的,但内容是不一样的。

        今年阿妹老师在“抢人”的环节最为激动,转身之后就着急地挥手:“我要你,我要这个声音,这个声音是我要的,欢迎你来阿妹FAMILY!”阿妹导师大张旗鼓地表达了她对学员的赞赏,但几乎每场都如此乏味的表达毫无疑问会让观众产生枯燥感,也会让观众摸不着头脑:这个声音究竟好在哪呢?

        如果阿妹换几句话表达的话,其实效果更好,比如为学员张恒远转身之后,阿妹说了这么一番话:“我要说,我为他转身,就只有一句,(看学员)因为你的声音很有感染力,用尽全力用尽生命在唱歌的那种感觉,我可以感受。所以我希望你来我这一队。”

        相对而言,去年刘欢老师的评价表达效果就更要好得多,例如对多亮的点评:“我觉得你把这首《小情歌》唱成了一个大情歌,是一个满怀深情的大情歌。我刚才在等,我就想听听这个歌手到高音亮出来是什么样的,(看其他导师)他那个B段高音一出来,马上我就转过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全面的声音,既有说服力又有控制力,你是一个很好的歌手。”这样一番语言,既对学员进行了激励,又让观众通晓了这个声音的优点,提升了好声音的魅力。

        反思:三种不同的表达,折射出的是评价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表扬学生是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如何表扬,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非常好”就可以的。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到位并且有层次感的评价,无疑会更加使人愉快、信服并从中受益。

        这个夏天将要远去,《好声音》还在继续,好评价已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日记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