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的《扶老人指南》靠谱吗?
(2011-09-08 02:33:43)
标签:
卫生部老人跌倒扶老人道德彭宇案社会公德杂谈 |
分类: 杂议杂评 |
不知什么时候,在中国“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了一个屡遭国人争议的热门话题,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福建、江苏、四川、武汉等地相继都发生了一方称助人为乐扶老人、另一方则指责对方肇事扶人的事件,所谓的“彭宇案”也一再出现翻版且愈演愈烈……
或许是对近期关于“扶老人”问题的争议太大的一种官方回应,卫生部突然在9月6日颁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对于这个长达41页纸的“指南”,很多的网友质疑和批评之声不断,仿佛官方又给中国 “公众道德之心沦丧”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似的!那么,卫生部发布的这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到底靠不靠谱?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扶老人的问题”呢?——
1、 从道理上讲,《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应该发布——而且早该发布了!
就“扶老人”的问题,笔者早在一、两年前就发表过不止一篇的博文明确表示“救人要分清况,要学会动脑筋”(详情请查阅雕心流云的博客),这与卫生部在“指南”里说到的很多状况是吻合的。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比年轻人,跌倒的老人其实是有很多意外状况不允许常人马上去扶的,比如心脏病,也许不去扶他们马上报警或叫急救中心来处理的话老人才有救,你上去一扶还有可能害了老人的性命。因此,从这个道理上讲,卫生部发布的这个“技术指南”不但应该发布,而且早就应该发布了!
但是,就因为发生了很多无头无尾的“彭宇案”系列故事,网上关于“扶老人”的争议变成了一笔糊涂账,不少人非要有意无意地把“扶老人”事件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结到社会公德心上、归结到“以后谁敢做好事”上。于是,一旦发生了类似“彭宇案”的“罗生门”争执,舆论几乎会一边倒地倾向于“扶起老人者”(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肇事者)!
其实,如果大家都能冷静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关于“扶老人”的讨论,现在已经不正常地变成了先假定“扶老人者”是在做好事的状况下进行的讨论了!——不错,做好事被老人和老人的家属诬告的确是很冤,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倘若那老人的确是被肇事者扶起的,肇事者又非要耍赖似地宣称自己是无辜地在做好事,那老人和他的家属被我们非议又冤不冤呢?而全国发生的多起类似“彭宇案”的事件,难于处理的原因也正因为难以界定到底哪方说的是真话!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象愤青一样地去讨论甚么“做好事被冤枉”的虚假现象呢?
笔者在一年多前就说过,真心想做好事又不想被冤枉其实还是有很多聪明的办法来处理的!比如有的地方就发生过救人者先用手机拍照证明自己无辜后再救人。而笔者最主张的就是看到老人跌倒了不能盲目地去扶,而是拔打110、120来处理,这样做一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类似“彭宇案”的尴尬,而对于跌倒的老人的生命和身体也是最负责任的!——可惜的是,时至如今,中国还在混淆的概念中去大加讨论“公德心”……
当然,在时下中国人对道德沦丧的现象深恶痛绝的时候,卫生部选择这样一个时机来发布这个指南也有点不合时宜的感觉——尤其是这个时机发布有可能代表了官方的态度!虽然这个“指南”早该发布,但这个时候发布反倒会让人对官方的态度生疑。至少,官方对于现在的舆论的态度有些暧昧——明知道“扶老人”是要分清情况的,但因为现在的舆论和热议过于偏激,因此只能让卫生部来发表个“指南”来提醒人们。也许,官方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但态度却是一种选择回避的态度。如果,卫生部发布这个“指南”的同时,司法部门也能同时发布一个对诬陷救人者的法律处罚条例,那么,人们的争议或者会小很多……
2、 为什么就一定要亲自去扶跌倒的老人?
但是,笔者不得不说的是,不管卫生部此时发这个“指南”是不是种官方的态度,有的人对此“指南”的批评意见却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偷换概念、误导舆论的行为!
据说,有律师表示这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实质上对好心人救助倒地老人是一种打击和伤害,大家以后更加不敢扶老人。”——这样的表示看似很正义,但仔细想想,这却还是在把人导向“扶老人”是天经地义的、“扶老人”被人告是不对的……等等一系列的虚假概念中去。笔者想问一问有这样思想的人:为什么就一定要亲自去扶起跌倒的老人呢?
前面已经说过,老人跌倒其实你去扶不一定就对老人的身体和生命有好处,最科学的办法就是报警或直接报120请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处理。对热心救人、助人为乐当然没错,可如果不顾方法不计后果,想救人反而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害了老人的性命,那这是救人还是害人呢?盲目地去扶老人等于是不动脑筋的蠢人行动,反倒是不顾老人生命安全的行为!我们为什么要为一个不动脑筋不顾老人生死盲目野蛮地“扶老人”的人去叫好呢?既然不能盲目地、不顾青红皂白地去扶一个跌倒的老人,那么《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可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指南,凭什么又要扣上帽子去加以讨伐呢?
过去的舆论一直都是先假定扶老人者是救人的人。那么,倘若我们假定那个扶老人的人就是肇事者怎么办?如果有人撞倒了老人,想的是我假装救人者去救老人可以省一大笔医疗费又怎么办?作为一个律师,本该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从当事双方的立场去看问题才正常,为什么偏偏要处于一个很偏的立场去煽动舆论的情绪呢?举个例子,如果哪天哪位被撞的老人请这位律师打官司向撞了人还假装救人的假好人索赔,这位律师可以打赢这场或许也是代表正义的官司吗?
因此,发表“看见跌倒的老人就一定要扶”或是愤青般地呐喊“以后看见跌倒的老人谁还敢扶”的人都是一种偷换概念、误导舆论的人!我们且不去探讨这些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单单从观点上来看,“看见老人跌倒就去扶”是一种我们的社会曾经误读的旧观念!如果你不想参阅《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等医疗指导,那么,从社会责任和人性的角度,下回看到跌倒的老人,请您拔打110或120!
3、 有道德、有社会公德不等于一定要扶起跌倒老人!
“扶老人”的道德讨论源于连续不绝的类“彭宇案”事件,这些案件里的确存在道德问题,但关键是在这些案件中根本就无法界定“扶老人”是哪一方的道德出了问题!如果老人是冤枉扶他的人,那么老人和老人家属有严重的道德问题;如果老人没有冤枉扶他的人,那么肇事者就存在了道德问题。——换而言之,“扶老人”可能是有道德、有社会公德心的表现,也有可能是丧失社会公德心和丧失道德的表现!既然两者皆有可能,单纯的去讨论“扶老人”的道德问题不是头脑发昏的表现吗?
不错,中国现在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的确让人揪心,可这说白了应该把板子打到我们的教育、文化、法治等层面上去,而不是纠缠在一个“扶老人”的虚假命题里。看见老人跌倒打电话报警或报救治中心也是有道德的体现,而那些天天在网上高叫“以后看见老人跌倒谁还敢扶”的人却不一定是有道德的——笔者可以肯定,至少有一部分人这样叫嚣是在为他们日后上街看到老人跌倒连电话也不肯打的行为寻找借口和理由!
因此,卫生部发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虽然在发布时机选择上有些欠考虑,但对于我们社会里已经“跑偏了”的关于“扶老人”道德问题的讨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要解决中国时下道德沦丧的问题,请多从全民意识培养和教育上去动脑筋、做工作,而不要再纠缠于“彭宇案”事件的谁是谁非去妄议道德。“扶老人”应该也肯定是个技术问题——看到老人跌倒我们应该管,但如何管是有方法的。希望中国不要再在关于“要不要扶起跌倒的老人”这一个伪命题下讨论道德了,道德既存于人心,就想想办法如何去纯洁我们或者已经被污染的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