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驾照捐器官究竟靠不靠谱?

(2011-04-26 03:41:37)
标签:

领驾照

捐器官

车祸

规定

靠谱

杂谈

分类: 杂议杂评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届时,居民在申领驾照时将对万一遇到车祸等意外情况死亡后,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以及捐献何种器官作出选择。(《重庆晚报》)

领驾照要捐器官?——这一听上去极不靠谱的简化说法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质疑的声音不断,甚至又有人老调重谈地往人权上面去挂钩。不过,以笔者看来,质疑的人们恐怕多数情况是没有看清楚这条规定的整个内容。“领驾照捐器官”的规定说到底是我们国家在器官捐献上的宣传推广上的一个重要进步!这一规定并没有听上去的那样不靠谱!

 

领驾照时没有要求一定要捐器官!

如果按照“领驾照捐器官”的简化说法,那从字面上理解显然就是一条不尊重人权的规定,因为这一规定已经被断章取义成为了“你想领驾照,就必须要捐器官”——呵呵,国人的添油加醋能力真的是很强!其实,仔细看看这条规定,简化的说法应该是“领驾照时选择是否捐器官”!按黄副部长的说法,捐或不捐还是完全看领驾照人的意愿,并没有强迫要求领照人一定要选择捐器官。

可又有人说,人家领驾照,你却问人家出车祸后捐不捐器官,这不是暗示人家会被撞死吗?不吉利!——不错,这可能是中国人反感这条规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讲究趋吉避凶的,这样的做法的确犯了中国人的大忌。可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完全是一种中国式的思维!领驾照时选择要不要捐器官的作法美国很多年前早就在实行了,老外们可从来没有找什么“不吉利”的借口。倘要说不吉利,捐器官本就是要在人死后才能做的行为,你说领驾照的时候不能说,那什么时候能说?按中国人的思维,岂不是随便什么时候说都是不吉利了吗?你总不可能向死人去宣传捐器官吧?

还有人说,这规定让人为难,因为你如果不愿捐,外人看来这就是不积极、不光荣,因此这是变相地强迫领照人填捐献书,照样有不尊重人权的意思。——咕咕!对不起,这样的说法照样是中国式的坏思维。捐献器官本来就是自愿的,说被迫的人如果仅是为了怕人说不“光荣”的面子问题,那为了面子而捐器官哪里扯得到人权上去?自愿本就是人权的体现,好面子的中国人如果因面子签了捐献书,那是因为面子观念大过了对他死后器官的保护,这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要怪就怪自己要面子不要人权了!

 

规定是否多此一举?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一切都是自愿的,那又为什么非要规定在领驾照的是候来选择?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和美国本来就不一样,那么我们何必非要学着美国在中国也实行这种规定?从某种程度来说,在中国烈火这种规定有些多此一举的嫌疑。

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许该看看我国的器官捐赠现状——据统计,目前中国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万人,其中只有约1万人能够做上手术;全国有30万肝病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但每年全国只能开展2000例左右的肝移植手术;全国约有100万做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但每年只能开展三四千例肾移植手术……这些有些让人震惊的数据显示着中国的器官捐献数量和器官需求量之间存在着超乎想象的差距!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讲究“死有全尸”,这恐怕就是造成我国器官捐献数量严重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中国有很多传统的思维都是需要改变的。象死后捐献器官的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知识性人才打破传统而加以认同了。但实际的数据告诉我们,要想完全消除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影响,将我国的器官捐献量提高到一个正常的水平还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还需要不断的推广和宣传!我想,这就是我国实行这一规定或办法的出发点。

现在领驾照的人日益增多,而世界上恰好也有领驾照选择是否捐器官的这种宣传办法,那么,早点在中国也实行这一宣传推广办法对中国是有益无害的。毕竟我们有了一个人数不断增多的舞台来大力宣传捐献器官的重要性,也让很多有捐献器官想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死后能安全捐献器官的地方!

据悉,国家对填报了死后捐献器官的人还考虑结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比如减免器官捐献者及其家人的住院医疗费用、减免器官捐献者的殓葬费用、医疗保险、学费优惠、减少纳税等等——如此,更可证明领驾照捐器官的新规定并不如想象中的不靠谱,反倒是很靠谱的行为。

不过对于有网友调侃所说的,最好在类似于公务员考核中也增加选择捐献器官的说法,笔者倒也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毕竟,中国的传统思维影响巨大,若在多方面都增加这方面的宣传推广力度,当然比仅在领驾照这一领域上推广更要理想得多了!

 

 

                                                      2011-4-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