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背影》的同时,请删除丁启阵副教授
(2010-07-02 22:03:08)
标签:
朱自清背影删除丁启阵思想境界文化 |
分类: 杂议杂评 |
在当今的中国,涉及到教育上的问题时仿佛都会陷入一番无休止地讨论之中。光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教材选择就屡有“学者”站出来“惹事”——一会儿有人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暴力倾向应当删除,一会儿有人叫嚣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应当删除,如今又有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关于“删除朱自清《背影》”的争论。对 于丁副教授的删除《背影》的言论,笔者本来没当回事,可此事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而据说丁启阵副教授又在博客里连续发了几篇文章来“巩固”自己的观点。笔者这才好奇了一番,光顾到丁启阵的博客里看了他关于此事的两篇文章(努力看完两篇已经极致,第三篇已经不能也不必要再看下去了),这才发现原来丁启阵副教授自称为是“学术探讨”的观点根本不是要针对《背影》,而是借题发挥在针对朱自清本人罢——
从丁启阵的文字里得出的结论是《背影》删不删是次要的,删除朱自清才是大快人心!
丁启阵的《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的文章引用了中学生们在一份民意测验中的评价:“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丁副教授借此命题大加论证,但真正的用意却是在整体打击朱自清本人,丁副教授称:“朱自清的文章,不过是一个身心皆不健康(我另有文章指出,朱有“恋童癖”)的小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境界不高。充其量,也就是杜甫所说的‘翡翠兰苕上’的小品,而不是‘鲸鱼碧海中’的大作。”这就奇怪了,本身人们(或者说学生家长们)在讨论的是《背影》的问题,怎么跟朱自清的身份、境界扯上了关系,而且波及了朱自清有“恋童癖”的生理问题上,难道《背影》的所谓“不健康、不遵守法律、思想境界不高”的根源在于朱自清是个“恋童癖”的病人吗?而丁启阵的第二篇文章从标题上(《我为什么批评朱自清散文?》)就直接表明了他根本不是在讨论什么《背影》合不合适中学生语文教程,而完全是直接对朱自清不满!也就是说丁启阵副教授根本就不关心删不删除《背影》,而是从头到尾想着把朱自清整个删除出去才大快人心!因为朱自清的散文“境界不高”,“近乎无病呻吟”,而且这是个有“恋童癖”的心理变态,凭什么要推崇他?……从这个意义上说,丁启阵所谓的“学术探讨”根本就是个幌子,他完全是带着明显地个人好恶色彩!我记得只会打仗的楚霸王项羽还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垓下歌》呢,按丁启阵这种对人不对事的观点,是不是也要怀疑一下项羽的短歌是不是有人代笔呢?丁副教授是个学者,但在所谓的学术问题上却有意无意地去针对一篇散文的作者的个人问题,连“恋童癖”也摆到桌面上来,这种心态哪里还资格去探讨一篇文章优劣得失?
突然想起了孔庆东对《背影》的评价。
虽然丁启阵只知道对人,不知道对事(文),但此事的焦点毕竟在《背影》上,笔者和更多的人对评判朱自清本人是不是有“恋童癖”之类的坊间秘闻不感兴趣,还是得探讨一下《背影》有什么“大罪”——
其实,中学生关于《背影》里的父亲“形象不好”,且“违反交通规则”的争论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笔者依稀记得北大的孔庆东副教授在《百家讲坛》里曾有过评论《背影》的话,大意是有的人不理解《背影》所表达的情感是因为“还不到那个年龄”,只有到了年龄才能够体会一位年老的父亲对孩子的舔犊深情,也才能体会飘泊无助的浪子在突然遭到骨肉分离时真正体会父母之爱的无私的酸痛。(注:笔者只是凭印象依稀记得是孔庆东在《百家讲坛》里有过这番评论,如果有些出入,希望对人不对事者勿以细节来较真儿!)——这番评论应当是笔者所见过的对《背影》最为中肯的评价!《背影》的真正价值不是在探讨什么交通法规,也不是探讨一个形象光鲜思想伟大的“毫无毛病”的父亲,《背影》里体现的恰恰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基本的人性!难道说一个用丁副教授的话讲有“实用主义”倾向、取过几房姨太太、“气死母亲、害苦儿子”的人就没有资格有父爱,就不会对儿子有深情吗?难道有一个境界不高、小知识分子、有“恋童癖”倾向的朱自清就连做儿子去感悟父爱的本性也不应当有而应当删除吗?无论你找出作者本人和作者父亲的多少毛病出来,《背影》里展现的人性本质的东西都不会褪色,因为那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本性——当然,丁启阵教授可能不是普通人吧?
我不知道丁启阵副教授是不是也如孔庆东所说地“没到年龄”,但无论他是没有长大还是有意忽视人性,就《背影》本身来说,他现在都是没有资格给任何学生进行讲解的,把对文章作者的看法或偏见复加到文章本身所反应的情感上,从小了说是不公正,从大了说是一种近乎于无耻的荒谬!
以丁启阵本人的观点,建议在删除《背影》的同时删除丁启阵副教授!
丁启阵写了好几篇为自己辩护的文章,但我仅看到第二篇就看不下去了。在这篇名为《我为什么批评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中,丁启阵副教授用了一个“温室主义”来为自己正名——
所谓“温室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理论:我们的国家、社会当前最需要的,是维持一种温情脉脉的状态。为了维持这种状态,一切听起来有些刺耳的真话、实话,看起来有些扎眼的真相、现实,都要加以杜绝,加以掩盖。就像一个温室,室外的冷空气是决不允许放进来的,哪怕它是清新的冷空气。——(原文摘自丁启阵的《我为什么批评朱自清散文?》)
为了证明自己,丁启阵副教授甚至用时下的相亲节目因揭露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被官方抵制来说明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温室主义”斗士,似乎他就是他所说的所谓的“清新的冷空气”!
可是,我不明白的是,倘若他的删除朱自清的《背影》观点就真的是“真话”“真相”“实话”“现实”的话,反对删除朱自清《背影》的声音自然就是“假话”“假相”和“伪现实”的了吧?那么,丁副教授高呼的属于“学术探讨的态度”的话又从何说起呢?既然是“学术探讨”,那么正方或反方的意见都只是一种未曾有公论的观点,怎么别人的意义就成了“温室主义”,而他本人倒成了真理捍卫者?
反过来说,我们就当丁启阵副教授的话是真相,那就删除《背影》吧——可这样一来,《背影》反而成了破坏丁副教授真相的另类声音,也就是说丁副教授反而成为了“温室主义”,《背影》又成了反丁副教授的“温室主义”的斗士,依丁启阵的观点,我看在删除《背影》的同时,最好把丁启阵副教授也一同删除了,避免另外的“温室主义”产生!
中国有句老话,叫“虎毒不食子”,凶残的老虎尚且有父爱母爱,但到了丁启阵副教授这里,哪怕你不是老虎,有“恋童癖”,你也不能有父子深情,有了也是境界不高。这就是丁启阵副教授的真话和真相!丁副教授口口声声反对“温室主义”,其实他本人的“温室主义”比谁都严重!他对朱自清不满,对朱自清的散文不满,想方设法也要挑出《背影》里的负面的东西来,而《背影》里的积极因素他是看不到的,也不会看到!因为在他自己的“温室主义”里,是不允许一个有“恋童癖”的小知识分子有情感的,抑或他自己就没有情感和人性!
我对丁启阵副教授并无任何偏见,只是在关于《背影》的事件里,丁副教授用他本人对朱自清本人或对其散文的偏见,就完全脱离《背影》里的价值,用对人不对事的观点来煽动人们删除之而后快,那么笔者也只能从丁启阵本人的文章里对他偏见一番了!
至于说到《背影》本身,笔者是不同意删除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本来人性的东西就很少,有这样一篇讲普通人人性的东西是有它的价值的!不过,我可不是朱自清散文的粉丝,丁启阵们如果还能做正事,别象研究朱自清一样研究我有没有“恋童癖”——我害怕得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