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与语文无关!
(2010-03-15 01:51:10)
标签:
政协委员提案小学取消外语留学外语语文中国人教育 |
分类: 杂议杂评 |
据报道,政协委员们对大中学校里出现的“去语文化现象”忧心忡忡,不少委员的提案都针对时下中国学生语文能力低下的现状提出了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的提案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这个提案,可以说是和中国时下很多家长的思维背道而驰的,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趁孩子小先学好外语数学最重要。那么,小学期间应当不应当取消外语教育呢?
首先,小学期间应当取消外语,但却和语文无关!
对于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的建议,笔者本人是举双手赞同的,但笔者同样认为,小学取消外语,和“去语文化现象”没有丝毫的关联。中国教育里出现的“去语文化现象”,本质上是因为,整个中国教育的范畴里对外语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而同样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认识不清!
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在提案中说: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可这一切都是对语文不重视造成的,而与外语的关系不大——至少不是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取消小学的外语教育,其实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对语文不重视的现象!
外语,不管是英语还是别的什么语言,本质上只是一种语言、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但语文里包含的却不仅仅只是母语那么简单——她还包含着中国文化内涵在里面。其实,现在出现的大量大学毕业生社会能力低下、找工作困难等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地都有着“语文贫血”的原因在里面。网友们说:“中国人百分之七十以上一生根本用不着几句外语,却一辈子都在用中文”——这其实也只讲对了一半,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母语的语言,那当然是文盲也可以交流的,用不着学得太深。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很多适合于中国人的习俗、方式和文化都贯穿在生活中,语文学好,对中国人熟知自己的空间、熟知自己的文化都大有脾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社会上找工作,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环。可由于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很多大学生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和用人单位的人去沟通,不懂得人际关系,最终是“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丢了机会,还不明白是社会这一课缺乏了,还不明白其实语文教育中早就有这方面的基础,吃了亏也没有明白是语文的基础差造成的!
中国的教育很怪,外语明明是语言,却要人当作知识去学。而语文,明明里面涵盖的内容很多,却从小就把他当作简单的语言去教——在这样的状况下,家长们认为语文无关紧要反而变得不奇怪了!
因此,“去语文现象”根本就是整个教育界对语文的认识不够造成的,而与外语没有直接关系!小学就算取消了外语,倘不对语文教育重新认识,还是解决不了“去语文化”的现象!
其次,中国人对为什么要学外语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既然取消小学外语与语文无关,笔者又为什么要赞同小学时取消外语教育呢?——那是因为,中国人对为什么要学外语的认识更加错误,而且错到了误导下一代的地步!
问好几个家长为什么要学外语,答案都惊人地一致:为了让孩子学好知识,以后有机会到国外深造!——这恐怕是上世纪未开始最耽误中国人的误导之一了!!
在笔者上小学的年代,小学就是不学外语的,到初中才学。而笔者身边出国的、外语优秀的同龄人却不胜枚举,谁说小学学外语是最佳时机?我有一个搞民族手工艺术的朋友,初中文化,英语一窍不通,三十岁的时候被老美的一家公司看中(看中其手艺),邀其到美国工作,他过去三个月后就过了语言关,按中国的外语教育的某些观点来说,这个人岂不是神童?风靡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男主人公王启明,在美国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却是一个英语单词看不懂的、只能说英语的“美国文盲”——以中国式教育的观点来看,他怎么出了国得了绿卡的?……
学外语,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没几个中国学生和家长能说明白的。前面讲过,外语只是一种语言,不是知识,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要移民(有一些人有这种思想),仅仅是为了语言交流上的方便,那么请你记住,外语就象你学一种外地方言的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你有本事移民,过去几个月你就能过了语言关,犯不着为了语言而当知识一样地学外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要作学问、搞专业研究,要看懂许多的外文资料,那学习外语倒是应该的。可这跟中国很多学校现行的外语教育一样,这学的是一种“哑巴外语”,即看得懂外文资料,不能与外国人口语交流!那么,这样的外语,你初中开始学甚至到高中开始学又有什么关系呢?至于说和外国人交流——丽江古城里有很多小贩一句外语也不懂,还不是照样用手势和笑脸和老外交流得热火朝天,未了还赚了老外的钱!
我绝不是认为学外语没有用,而是为什么要学外语我们许多人都没有想清楚,就盲目地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好外语,甚至把外语作为升学、工作的一个恒量标尺,这样做有什么必要性可言?
回到政协委员的提案上来说,其实委员们看到的正是中国教育的一个怪象!从小学就学外语,缠缠绵绵一直到了大学还越学越重,而语文却反倒到大学就选修了——这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把本应当多数情况下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外国语言当作知识来终生学,却把个中含有我们生存生活无数内容方式的中国语文当作一种简单的语言来教,这无论如何是一个认识上的悲剧!家长们可能还以为这是对孩子好,却没有想到因为对语文的漠视,其实为孩子以后生存道路制造了更大的障碍!
因此,我绝对赞同小学取消外语教育,也对委员们提出的重视语文教育深以为然。但,这恐怕是中国教育对学外语和学语文的目的性认识不清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恐怕还得从人们的认识入手,重新纠正人们对外语和语文的认识误区,否则,一味地用强制手段今天取消,明天恢复的话,根本就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给一下代造成的误导甚至悲剧还会再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