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000米短道接力金牌是一次中国文化的胜利

(2010-02-26 03:38:58)
标签:

3000米

短道接力

金牌

韩国

奥运

周洋

中国

体育

分类: 体育

 

冬奥会中韩的“亚洲霸主”之争渐入高峰,多年来一直被韩国人压制的短道接力3000米的金牌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划归中国队手中无疑具有着高峰中的高峰的意义:不管韩国人最后奖牌数是否还领先中国,短道速滑霸主的旁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3000米接力的夺金过程来看,在这个韩国人的优势项目上失而复得体现的是一种中国文化式的胜利。

在这场比赛前,无论是王濛还是周洋都声称这枚3000米的接力金牌才是她们最想得到的——可见接力项目上凝聚了中国人的多少期望!而这个项目的最终夺冠在中国文化中很多成语里都找得到轨迹:

卧薪尝胆:中国的短道接力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追赶者在默默地努力着。从98年长野冬奥会就垄断3000米金牌的韩国人好比是曾不可一世的夫差,终于在对手的不断努力中败下阵来。

先声夺人:本届冬奥会中国在女子短道速滑上可谓扬眉吐气,李琰教练的回归所带来的成绩令人振奋。濛和周洋在之前的比赛中勇夺冠军给韩国人在思想和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由她们俩人领衔的3000米接力甫一开始就已经在心态上领先于队手。

水到渠成:3000接力的金牌凝聚了中国速滑五代运动员十几年的努力。从1992年韩国人还未崛起时算起,中国女队早就有实力冲击这枚金牌了,但一次次的意外和失利不能不让这个梦想一再延续。而从06年开始,中国在世界大赛上这个项目的成绩其实早已经领先于韩国,因此这次以韩国被犯规判负方式失而复得地夺取金牌可以视为对以往遗憾的一次补偿,也可视为中国在该项目上积累多年的教训后一种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式的胜利!

而反观韩国队,这次的失利则完全是一种心气和文化上的失利!韩国文化本来脉承于中国文化,但韩国仿佛从来不认可这一点。韩国人独有的民族精神让他们在体育项目上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但同时却也有一种害怕被别人超越——尤其是害怕被中国人超越的狭隘!因为中国足球有“恐韩症”就要连足球热身赛也不能让中国赢一次就是这种害怕被超越的心态影响下的产物。韩国的地理和气候关系使他们的冬季项目更有条件和优势,而且相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中国有南北差异,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育在冬季项目上的运动员也仅来自很少的几个地区。韩国在夏季奥运会上被中国超越后已经不太可能再翻身了,因此在冬季奥运会上韩国人是一心想要强压中国人到底以体现其能力的。所以韩国是非常重视他们的冬奥项目上的“亚洲霸主”地位的!

凭心而论,韩国人的这种心态对他们的士气提升和运动精神的振奋上是很有好处的,但却是一种文化上的霸气缺失。以害怕被人超越来振奋自己甚至是违背体育规律的。以本次3000米的金牌旁落为例:其实韩国队的实力和中国还是在伯仲之间的,她们率先冲过终点也不是靠犯规——可她们为什么会犯规被取消成绩呢?完全是心态在起决定性的作用。王濛和周洋的胜利已经让她们感觉到中国在挑战她们多年的地位,而短道速滑上多年形成的世界优势马上就会消失殆尽,而且中国人已经“可怕地”开始威胁韩国“亚洲霸主”的地位了。这样的压力让她们在一开始就已经呈现败象!韩国媒体事后披露,比赛前晚韩国男队队员就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女队的队员们这么紧张,原来她们都会在晚上到我们这边来玩的,但是今天晚上她们却早早地就睡觉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一定不能让中国人超越我们”的狭隘情结包裹下让她们心态完全失衡,在比赛中出现的犯规只不过是这种情绪上的集中反应罢了。韩国媒体在判罚后哀叹不公正,其实不如审视一下心态和文化,倘若压力不是这样大,心态不是这样失衡,比赛中的犯规行为可能会收敛,胜负或可难料!——临战先怯本是兵家大忌,看来韩国脉承中国文化的底蕴还不深厚,对兵法的理解不透了!

因此,中国队的金牌虽夺得有些戏剧性,却是公平公正的实力体现,也是一种文化积淀的胜利。韩国在此次冬奥会上的进步也是世界瞩目的,女子速滑的垄断被破还能金牌勇超上届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在冬奥项目上的优势和进步。从发展和前景看,中国就算在本届比赛上不能超越韩国,但成为“亚洲霸主”也是早晚的事,无论从体育角度还是文化角度,韩国人害怕中国超越的想法和心态也显得过于狭隘,并不利于他们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果韩国人非要保持这种观点,只怕最后当中国在冬奥会上也超越他们后,他们也会象在夏季项目上一样,在世界体育范围的进步和竞争力也减退了!

 

                                                          2010-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