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潜伏电影版孙红雷余则成无间道炒作刘伟强娱乐 |
分类: 影视娱乐 |
中国的影视界近年来一直在走一条很奇怪的路子——电视剧翻拍老片成风,而电影却喜欢在炒作上下功夫,以致于中国电影现在已经进入了特殊的“首映式”时代。最近,由于之前电视剧《潜伏》的成功,电影居然决定翻拍《潜伏》了。在热炒孙红雷加盟、导演三选一、众多明星客串等等的背后,让人们看到了电影版《潜伏》沿袭“炒作电影”的路子,也让人对电影《潜伏》的前景担忧。
1、
孙红雷加不加盟电影版的《潜伏》一直是热炒的重点。观众们之所以热炒孙红雷加盟的原因是因为电视剧里他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但孙红雷终于加盟《潜伏》后制片方明确表示他的角色不再是余则成,而是“挑战”其它的角色。这就出了一个很大的偏颇——
本来,从演员自身不愿套死在一个角色上可能理解。制作单位想与电视剧有区别也可以猜得到。可问题就出在制片方的幌子打的是“翻拍”。既然是翻拍,那当然是想利用电视剧《潜伏》热潮未退的时机再火它一把。那么,换掉在观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男主角无疑是一种极其冒险的举动,加之又能让孙红雷演其它角色,更是会让观众出现对比性排斥——当然,同时也带来了让观众对比后讨论热议的炒作效果!
因此,孙红雷的加盟不是为了电影《潜伏》的本身,而根子还在于炒作上!据悉,电影《潜伏》连剧情也“颠覆”了,也就是说电影版的《潜伏》仅仅是保留了一个电视剧《潜伏》的外壳而已,把它换个名字也是一部全新谍战片——既如此,又何必非要叫《潜伏》呢?
借壳孵蛋,吸引观众关注,加大炒作力度,才是电影版《潜伏》的真实意图!
2、
应当说电影版的《潜伏》的导演选择上显示了制片方的智慧:康红雷和高希希作为红极一时的新锐电视导演,虽然尚未“触电”,但要把握这一类的题材应当游刃有余。而刘伟强有《无间道》的辉煌做底子,电影《潜伏》也是让观众有所期待的。
个人认为,制片方选择刘伟强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原因在于,一是《无间道》的影响力也是片方可以利用的炒作由头,二是刘伟强香港导演的身份。他独特的视觉会从一开始就能够带来电影电视两个版本明显的不一样来,不是说康、高两个导演就没有不一样的感觉,而是刘伟强区别于内地的思维方式更容易把握不一样的东西。
但无论是哪一个导演,电影《潜伏》打着《潜伏》的旗号拍另外的故事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电视剧《潜伏》太过于深入人心了,既然制片方打出了翻拍的旗号,就一定不会跟很成功的东西去碰炒!作这不一样的感觉,是制片方炒作思想的精髓。
3、
《建国大业》的“明星脸”做法让人毁誉参半,但观众对这一方式的新鲜感和认同度却是方兴未艾的。因此,电影版的《潜伏》要继续使用这一招,显然还要在炒作上大下功夫。这方面也许也是刘伟强最终将成为《潜伏》导演的优势之一——以他的香港导演身份,大把的香港明星客串露脸不是问题,少不了以后还可能有《无间道》、《潜伏》两套人马同在电影里斗法的状观场面。而吸引大批体育明星加盟无疑是制片方的新招,据说大量的足球明星也将露面,不知道制片方在策划这一炒作由头时可是想到了中国足球令人深恶痛绝的“假赌黑”的“潜伏”?
无论如何,电影版的《潜伏》在预产期就透出了浓浓的炒作味道,中国电影的“首映式”时代还将继续。不过,无论是翻拍还是过度炒作,都不是一部可以传世的影片应该具有的素质!中国的电影在与商业结合的基础上,是不是还应该再多些精力放到电影本身的深度和厚度上呢?——这一问题,值得中国电影人长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