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操冠军为户口而贫困是谁的尴尬?

(2009-10-12 03:42:27)
标签:

体操冠军

运动员

樊迪

户口问题

留学

中国

杂谈

分类: 杂议杂评

 

如果对中国体育熟悉的人,一定会记得中国体操有史以来第二个女子世界冠军樊迪。但即便是体育迷也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的樊迪生活贫困,时不时还要靠教练黄玉斌的周济,而因“户口问题”导致她被亲友称为“有家不能回”!……翻看了有关樊迪因“户口问题”而生活维艰的相关报道后,心里突然有些沉重——一个名噪一时的世界冠军,居然因户口的“小事”而弄得生活拮据,不知道去岁奥运会上首度称王的“体育大国”在金牌的背后还有着这样的冠军尴尬!这个看似简单的事件里该让我们有怎么样的思考?这事件的背后又体现着谁的尴尬呢?

 

1、 运动员的尴尬。

听说韩寒曾经为一个沦为搓澡女工的全国举重冠军发表过评论。而在众所周知的中国举国体制下的“金牌体育战略”下,只怕还有更多的运动员的出路让人心酸。世界冠军因户口而贫困,全国冠军因生活而搓澡,那没有机会拿冠军得金牌的运动员又有多少生活幸福呢?翻翻樊迪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到,她12岁就进了国家队,16岁以满分获中国有史以来第二个女子体操世界冠军,而退役的时候仅仅只有17岁!(不算她后来在大运会上的复出)——一个17岁的小姑娘离开了她从小就奋斗的体育后能做什么?她在为国家夺取金牌的时候有多少人为她的将来想过呢?

运动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吃青春饭的,而希望运动员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刻苦训练勇拿金牌的中国式思维就显得那样的不人性了!从小在运动队里生长的运动员们有几个是有社会工作经验的?而中国的名众甚至连世界冠军多拿些奖金多做些广告也是不太接受的——那么,你让这些从小就被训练,年轻轻地就伤病缠身的退役运动员怎么去面对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当年为什么李宁要跟健力宝眉来眼去而导致英名受损,也可以明白为什么邓亚萍在还能夺冠时就开始和萨马兰奇等开始政治公关。——李宁、邓亚萍是聪明人,他们早就合理地想到了适合自己的未来,而樊迪这样的小姑娘显然就选错了方向!李宁邓亚萍毕竟是少数,而大量的运动员怎么办?作为世界冠军的樊迪尚且如此,那大量的不是冠军的运动员又怎么办?也许有人会说:国家会安排工作吧?——可中国的发展的变化这样快,有许多当年“安排”的工作也许到现在根本就解决不了运动员的出路,否则沦为搓澡工的邹春兰也不会如此让人同情!

运动员的尴尬或者是中国体育急功近利下的一种职业尴尬,但“樊迪事件”所折射出来的却不仅仅是运动员甚至是体育范畴的尴尬,其它方面的尴尬或者会更让人深思——

 

2、 教育的尴尬。

“樊迪事件”所透露出来的恰恰是一种中国教育思维扭曲的尴尬!我看到一篇就“樊迪事件”发表评论的文章,还在宣扬要让运动员多进行“文化学习”——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樊迪恰恰就是在“文化学习”的误导下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樊迪是属于激流勇退的,在亚运会夺冠后的她只有十七岁,就选择了退役去读书,还去了美国留学——我想,这可能是中国大多数家长的思维模式吧?当了运动员,拿了金牌后还是要考虑一下将来,多读点书对以后有好处。出国留学更能长进!——应当说,樊迪和她家人的还是在为樊迪的将来在考虑的,可惜的是恰恰是这种考虑导致了樊迪的悲剧,也是中国教育扭曲思维的悲剧!中国的教育只讲盲目读书而不讲“学以致用”的!盲目的读书留学让樊迪失去了自身的优势!而她现在靠什么糊口?——居然还是靠做体操教练来维持!早知今日,当初如果晚退役几年,是不是还可为她的教练生涯加大筹码呢?

还以李宁和邓亚萍为例——这两个人最后也都是上大学深造了的。可问题是,人家一个是在健力宝投入商界锻炼后再读书,一个在国际奥委会锻炼以后到大学学习现在稳坐团市委,学以致用在这两个聪明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不是说读书不对,而是盲目读书是错误的!樊迪的悲剧其实和成千上万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同等性质的,她是根本就没想明白自己的优势的情况下盲目读书留学所累!

同样是很少就进运动队的田亮选择进娱乐圈,你能说他是“文化低下”的表现吗?就算他是“文化低下”,可是他的生活一定会比樊迪好,因为他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而不是盲目地被扭曲的教育思维所累!

 

3、 户籍制度的尴尬。

最后的尴尬来源于早几年就讨论过的中国户籍制度!其实,户籍制从根本上来说,至少是不科学的一种制度。作为上海人的樊迪,退役的时候还是小姑娘,“考虑不周”地把户口迁到了她的工作地佛山。而如今,在教育上已经受伤的樊迪没有过多的生存技能,上海成千上万的外地打工仔的身份樊迪想来也是不能糊口的,所以才搞得“有家不能回”,生活拮据。户籍制存在多年,弊端一目了然,而之所以没有取消,仅仅原因是取消户籍制会加大公安机关的工作量!可是,因为要打破常规习惯的管理,加大职能部门的工作量,就可以视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方便于不顾吗?——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异地工作、生活早已经司空见惯了,可因为户籍制这种教条的管理模式还是给了成千上万的“樊迪”式的人们带来了麻烦,樊迪虽然生活拮据、“有家不能回”,但她毕竟还是个名人,还可以通过媒体呼吁解决一下,其它的普通人呢?他们的难处又有谁来帮他们解决?

 

因为一个体操冠军的生活,却折射了中国许多不为人察觉的尴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者我们倒可以感谢一下樊迪,正是因为这个曾经为中国争光了的人物身上出现了尴尬,才可以让人们正视一下这些问题——希望这些尴尬,不仅仅是我们旁观者来感叹和呼吁,真正体现了尴尬的主管部门才应该正视一下这些现象,否则,樊迪之后,不知道还有多少年才会再出来一个有名气的尴尬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现象了……

 

                                                        2009-10-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