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快乐女声十大深刻印象

(2009-09-05 04:35:57)
标签:

快女

冠军

江映蓉

印象

娱乐

分类: 影视娱乐

 

无论是期待还是无奈,2009年的快乐女声终于还算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作为对一种新时代的娱乐现象的研究和学习,笔者全程关注了这一选秀活动。尽管之前的“超女”“快男”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但处于争议中特殊时期的快女过程,还是给人留下了许多深该的印象以思考。

1、  选秀

    内地引入选秀这个概念的时间较晚,很多事情都在摸索中前行。大多数观众对于选秀的概念还是模糊的。由于之前中国经常举办的都是“青歌赛”一类的唱歌比赛,因此,许多观众还是把“快乐女声”这样的特征明显的选秀比赛当成了唱歌比赛——由于这个认识,主办单位在20强(18强)产生后早就内定了冠军人选,而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公布,但观众们还是陷入了歌功、黑幕之类的争执当中。其实,18强选手已经是天娱方面的签约员工,捧谁到什么位置原已经是主办方的意愿,但由于大多数观众对选秀概念的模糊,还是热情不减力捧比赛,使得所谓的悬念得以维持——值得思索的是,倘观众在不断地进步中渐渐明白了本质,选秀赛的生命力便会受到挑战。本次比赛也出现过个别场次个别环节失控的问题,比如谈莉娜“淘汰”潘辰的结果等,如果观众在不断进步中选秀比赛出现大面积失控,主办单位的意愿难以得以良好的保持,选秀赛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如何把握好度相当重要。

 

2、  文化

    有人认为选秀比赛体现了娱乐圈浮燥的现状,是没有文化内容可言的。对这种说法,笔者只同意前半段。选手比赛的确是娱乐圈浮燥和简单阶段的一个产物,但文化的力量却是不容小视的。最后进入决赛的李宵云靠什么进入决赛?靠什么在最后与内定冠军江映蓉决战?对!靠的是她比别的快女有着更多的经历、有着更高层次的文化。论唱功来说,李宵云不可能走到最后,可她的长处恰恰在她可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凭借她与父亲的故事,她用情感演唱可以第一个拿下蝉联周冠军,而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又可以冲到最后的PK,并一度对江映蓉构成危胁——应当说,她打动评委的东西就是情感和文化。她有原创、用心演唱、有情感、有特色——这让她最终成为了真正的黑马。而唱歌不俗的潘虹越则正好相反,文化层次较她的唱功来远远不够,以致于包小柏的点评也“听不懂”,她过早的被淘汰就是因为理解不了歌曲的内涵而影响了整体的水平。再有,唱歌如同小学生的曾轶可能打动评委,也跟她创作方面的文化底蕴分不开。记得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说过:“没有文化,什么都做不成。”——快女似的选秀既然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现象,文化的逐渐回归也势必成为必然。因此,对于做明星梦的少男少女的忠告来说: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或者会给实现梦想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千万不要忽视了文化。

 

3、  市场

    选秀比赛最终是要把选出来的秀推向市场的。因此,要理解天娱方面力捧比较全面的江映蓉夺冠的意图也就可以理解了。十强里最会唱歌的郁可唯之所以没有被老板选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市场定位较难。而唱功平平的谈莉娜、曾轶可等受到青睐,也源于她们各自的特点和市场的需要。相对来说,由于一些场外的原因,主办方面刻意地把黄英推进决赛应当算是一个失误,黄英的内涵和唱功来说推进决赛有点过份,而她的歌路和市场来说也看不到太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如果因为所谓的“红歌”概念对黄英进行短时期的热捧也未必不可行,只是,对于一个山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短期的市场包装毕竟残忍了许多。

 

4、  内幕

    本次快女由于被禁止短信投票等运作,主办方被迫采用了许多的“盘外招”。比如让舞美师适时地公布内幕进行热炒的手段就是要让快女始终维持热度。十强的排位是内幕、包小柏的评委门是内幕、刘惜君的间谍门也是内幕……初初一算,为了保持热度,本届快女内幕真是一幕接一幕,层出不穷了。内幕的演铎起到了维持热度的作用,却也带来了许多的副面因素:比如曾轶可的身世的假内幕造成了一定的误导,再比如昨天决赛——由于江映蓉内幕因素,人们突然发现总冠军内定其实比赛都没有意义了。——其实选秀比赛本来就是主办单位的内部选拔赛,过份地利用这点,虽说占了观众在成长过程中盲目的便宜,但过度利用观众的弱点有时也会适得其反。

 

5、  炒作

    商业选秀比赛,炒作是必要的。但炒作的度的确不太好把握。曾轶可——包小柏的事件明显地炒作过度,以致于后来包小柏的回归都成了闹剧。可以想象,如果包小柏还在评委席上玩下去,他跟其它评委之间都会形成一种不正常的“顶牛”。而黄英的过份炒作也让比赛早早地失去意义,昨天的决赛,黄英总共只得了五票,而其中有三票都是巫启贤刻意力挺她的,而没有进入决赛的郁可唯却还能得到“两票”,这样的炒作后果,我想对于天娱的形象也未见得就全是好处。把黄英推到一个她自己胜任不了的高度对黄英本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而为了保江映蓉的冠军把郁可唯挡在决赛之外(从昨晚比赛来看,没有参加比赛的郁可唯得到两票,足以看出天娱不让她进入决赛对于保江映蓉夺冠多么重要!),这不但是对郁可唯的不公平,也是对江映蓉不负责任。虽然,我理解天娱要力挺江的用心,但至少在策划上,天娱的这一太过明显的炒作手法并不高明。陈楚生和张杰之间的竞争导致了陈楚生的出走,这其实也是当初快男比赛过早挡住张杰的延续性后果——天娱的包装策划是否科学?值得思考!

 

6、  竞争

    本届的快女比赛,明争喑斗的内容很多。包小柏和内地评委关于曾轶可的对立其实是内地与台湾业界思路和手法上分歧的竞争,包小柏的离席门、刘惜君的卧底说体现的则是内地电视台间的竞争,相比较而言,这群少女们之间的竞争则要单纯得多,却也冷酷得多——大家记忆犹新的郁可唯被“姐妹们”送进PK台时的情景怎么看都有着个人因素在里面,这些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在冷酷的市场面前,过早地用功利武装了自己,对她们的成长、对未来中国的娱乐界是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笔者没有把“快乐”作为本次盘点的一个印象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在功利中游戏的快女们不再快乐!——值得一提的,倒是曾在舞台上率性而为的谈莉娜,她和潘辰PK时的那一番真情流露是终09快女全程让我看到的最真最纯的一种宣泄!但,快乐吗?

 

7、  争议

    曾轶可的名字真的很有意思!在曾轶可被聪明的网友改名“争议可”的时候,就有人说是曾轶可拯救了快女。那令人难忘的争议事件的确让快女从低潮中一下子升温到了高潮。快女比赛可是说是在争议声中进行的,其中最大的争议我想仍然是在幕后——快女之类的选秀比赛能否持续,这个争议还会继续下去,因为现在文化界人士仍然在用看低俗小说一般的眼光在注视娱乐界。中国的娱乐歌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正因为这样,高晓松之流力挺曾轶可的动机才更可贵——中国的娱乐需要内容,需要原创,需要慢慢地告别浮燥。

 

8、  人性

    湖南台是最会打人性牌的。而快女的比赛也如之前的超女、快男一样注入了很多的人性因素。今年是天娱的多事之年,陈楚生、何洁等人的叛逃让这个开创了中国选秀一个新局面的公司也有了更多的困惑。因此,关于“感恩”的话题一再被提起,甚至于决赛上也专门地提及。娱乐界也是人在运作,要求有感情要求人性本无可厚非,但天娱之于签约艺员的包装是否也考虑到人性了呢?有“感恩”的心是应该的,但今天的天娱也应当重新开始审视一下自己的发展规划是否需要调整了——旗下艺人良萎不齐的发展不是偶然的,陈楚生之流的离开也不是偶然,甚至不一定就全都是不人性不感恩的!又一批新的快女成了天娱的艺人,她们的路会不会也象前人?天娱应当说已经过了起步阶段,现在是可以思考发展思路是否要调整的时候了——否则,新出炉的快女们又会走上老路,这对这些孩子、对天娱、对中国娱乐业未来来说都不会是理想的状况!

 

9、  管理

09的快女又一次考验了管理者们的思路。不准短信投票、干预曾轶可事件的升温、不准在黄金时间播出……管理者们的一再出招也考验着芒果台的策划水平。凭心而论,管理者们的这些举动完全是与市场背道而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管理者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规范的政策来控制,而不是刻意针对!市场自己是有调节能力的,快女之类的选秀是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的。如同有的观众认为市场是观众说了算一样,管理者强行针对快女(超女)的调控也是偏激的。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如果选秀比赛的组织者作出了过火的举动,市场规律自然会教训他们,这种教训也是会教人成长的。中国的行业管理喜欢越殂代疱地干预市场,其实,让市场来决定命运是最科学的手段。就象恢复到黄金档的快女决赛一样,你放开了,它反而要自己努力去做好,但压得太过,它反而会多些比赛之外的招数,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观众了!

 

10、              声音

最后的印象,是声音。因为快乐女声以声音作掩护,却搞的是选秀。笔者早就说过,快女不是唱歌比赛,不是选声音。很多观众难以接受,但最终,主办单位通过舞美师承认了这一点。声音同其它的娱乐元素一样,只是决定歌手价值的其中一个内容,这也是[被称为“绵羊音”的曾轶可照样晋级的原因所在。娱乐业需要好的声音,也同样需要好的原创、同样需要好的舞蹈,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女声的“声”,并不是声音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应当是:快女地追求自己的明星梦想,放开胆子去唱!——因此,只要你有特色,市场需要你,你就是强者,你就有受人关注的资本,有人们议论和支持的“声音”

 

祝愿2009年的快乐女生们一路走好!

 

                                                             2009-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