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太原城北有个山郎洞

(2013-06-01 20:19:48)

 

一 概述

三郎洞位于太原市阳曲县北小店乡六固村西北方向,地理坐标位置为(112.29,38.28)。

在太原市所有的旅游景点中,三郎洞算得上是最远的一个。它处于阳曲县最西北僻远的大山角落里,毗邻静乐县的康家会。

从太原市和平北路出发,上柴西公路,入康西公路继续北行,如果路上不堵车,驱车约1个小时15分钟,便可达到。沿途可以欣赏到天门关关口的宏伟、凌井沟的险峻、天门隧道的曲直、抑或是消失了几十年的天门积雪也会带来一种壮观的享受,从关口到西凌井乡便是历史上驰名的杨广道,只可惜这一切已被现代文明取代和破坏了。

历史的变迁,天门或者关口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游人只好把险峻的山谷当成天门了,至于北宋时那个著名的关隘早已消失,只能从历史记载里看到些许段落。

进入天门关,基本上算得是路平车少,沿岸山势巍峨,沟壑幽深,林木茂盛,植被丰厚,北方山势的悲烈一览无余。

途径西凌井、扫峪、蔓菁等几个村落,拐向通往忻州的省道,箭杆村左前方就是久仰的六固村

六固村位于大山之间,几十户人家,粉墙黛瓦,似世外桃源,似人间仙境,十分幽静,十分利落。从六固村到三郎洞,车行时间大约十分钟。拐上一道土坡,山谷里,山崖上硕大的“三郎洞”几个大字便直扑眼帘。

三郎洞自然保护区

三郎洞景区的景其实不在“三郎洞”,游客只不过是用了这个称呼罢了。幽雅景致位于虎沟、庙儿沟、和石代沟。游人可以任选一条沟壑,顺着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徒步探险。大部分游客选择虎沟(也有人称这条沟为黑松林)。当地人把这三条沟统称为鸣琴沟。

由于景区尚未开发,游人需自备干粮和饮用水,当然小溪里的水也可以饮用。也请自备垃圾袋,以免污染优雅的环境。

进到沟里,流泉、飞瀑、奇石、草坪、松林、古树、小溪、灌丛纷至沓来,可以聆听溪流声、松涛声、野鸡鸣叫声、百鸟和鸣声不绝于耳。如果你大喊一声,喊声刚落地,立即引来山鸣谷应,仿佛远处有人在学你的呼喊。

顺虎沟前行,有多年掉落的松针,堆积足有几公分厚,踩上去就像走在地毯上。时有野兔窜出,瞪着惊奇的眼睛,然后若无其事地钻进草木深处。更有不知名的野鸟、山雀,披着艳丽的、红红绿绿的羽毛,“吱吱”地鸣叫着落在身旁的树枝上。丛林里有很多名贵的药材,季节或者运气好的时候你还可以领略到灵芝一类的珍贵药材的芳颜。

走出黑松林,可以爬上康西公路。可以看到对岸山上,森林密布,高的是柏树、松树、野梨树,低的是灌木,沙棘树,山楂树,酸枣树遍布沟壑,野草密密麻麻,约有人高。

沟里落石时有发生,请注意安全,路险坡陡,再请注意脚下。

 

历史故事之四郎探母

杨家将四郎探母的故事就发生在天门关。当年,宋辽大战,天门关就是两国的边界。杨四郎当了北国的驸马,驻扎在天门关外,他的母亲佘太君挂帅,大营就在现在的向阳店,一天黑夜,四郎悄悄地跑回向阳店看他妈,这就是“四郎探母”。余下的故事便请听下回分解。

历史故事之三郎洞

三郎洞风景区入口处一块刻字巨石,巨石上赫然大字“三郎洞”,石下方有一座古庙,供奉的是杨三郎或杨家诸将,由于历史原因,庙中神像已被破坏。庙门前,立着一块古碑,字迹残缺不全,也算是给远方的来客一种安慰。

庙旁是一溜儿石砌的窑洞。传说是当年杨三郎屯兵之所,庙前平地,和整个山沟,则是三郎的练兵场或者藏兵之所。

 

二总路程:

太原市阳曲县北小店乡六固村山郎洞自然保护区距离太原市区66.1(非高速)---73.3公里。(高速)

  

详细路线:(西太堡为准)(非高速)太堡()太堡

1. 从起点到长风街

·                                 1) 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西太堡行驶20米,左转进入建设南路

·                                 2) 沿建设南路行驶510米,右转进入长风街

2. 长风街

·                                 1) 沿长风街行驶,过右侧的国美电器太原长风店150米后,右前方转弯

·                                 2) 继续沿长风街行驶3.5公里,朝柴村阳曲/迎泽大街方向右转匝道

·                                 3) 沿匝道行驶30米,直行进入长风大桥北匝道桥

·                                 4) 沿长风大桥北匝道桥行驶170米,在长风大桥北匝道桥右前方转弯进入滨河东路

3. 滨河东路

·                                 1) 沿滨河东路行驶990米,朝南内环桥/平阳路西一巷方向稍向右转

·                                 2)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450米,朝南内环西街/南内环街方向稍向右转

·                                 3)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590米,在南内环桥南匝道桥迎泽大桥方向直行

·                                 4)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1.6公里,朝迎泽西大街/迎泽大桥/迎泽大街方向稍向右转

·                                 5)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520米,朝柴村桥方向稍向右转

·                                 6)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950米,朝旱西关街/府东街/府西街方向稍向右转

·                                 7)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950米,朝柴村桥/胜利桥方向稍向左转

·                                 8)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460米,朝胜利桥/柳溪街方向稍向右转

·                                 9)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1.0公里,朝柴村桥/胜利街方向稍向左转

·                                 10)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6.4公里,朝滨河东路/新城南大街方向直行

·                                 11) 继续沿滨河东路行驶6.9公里,右后方转弯匝道

·                                 12) 沿匝道行驶1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柴西公路

·                                 13) 沿柴西公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康西公路

4. 康西公路到终点

·                                 1) 沿康西公路行驶11.2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天堑隧道

·                                 2) 沿天堑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康西公路

·                                 3) 沿康西公路行驶8.0公里,直行

·                                 4) 继续沿康西公路行驶12.2公里,右前方转弯

·                                 5) 行驶900米,直行

·                                 6) 行驶1.9公里,过窨子沟230米后直行

·                                 7) 行驶100米,直行

·                                 8) 行驶760米,直行

·                                 9) 行驶1.6公里,左前方转弯

·                                 10) 行驶3.7公里,到达途经点

·                                 11) 行驶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四沿途景区:

① 天门观景区

高山雪色,人们赞为美景。太原有个“天门积雪”,与其它雪山相比,独具特色,是佼佼者。中国有名的雪山很多,像甘肃的祁连山雪山、四川的岷山雪山、台湾的浊水溪雪山……这些雪山都是以广袤或常年积雪而出名,但仅仅积雪而已。天门山雪山则不然,来这里不但能欣赏到高山积雪的美色,还能惊见一个美丽的冰晶奇观。游过“天门积雪”的人无不啧啧称美,叹为奇迹。这里,正是因为它的奇观,自古就被列入了太原外八景。

 

     双塔凌霄太原市双塔寺(乘812路双塔寺下)

     崛围红叶太原崛围山(乘12路支线到呼延招呼站下)

     土堂怪柏太原市土堂净因寺(乘12路支线到呼延村下)

     烈石寒泉太原市二龙山底下(乘835路支线公到中北大学下)

     天门积雪太原市东关口村(乘833路到东关口村下)

     汾河晚渡太原市滨河公园(乘831路到滨河公园下)

     蒙山晓月太原市蒙山大佛景区(乘58路到蒙山大佛景区下)

     巽水烟波太原市儿童公园(乘864路到五一大楼下)

 

历史遗迹

双龙泉、乾烛谷均为北都晋阳附近名胜。双龙泉即今太原市阳曲县西北的南、北龙泉。两泉相距仅五百米,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荫翳。泉旁有大安寺,建于唐初,寺内有佛塔一座,俗称“唐僧宝塔”,为贞观年间高僧玄奘法师传经之所。乾烛谷太原西北的一条峡谷,古代为晋阳通西北诸州的孔道,其东口为著名的天门关,隋炀帝曾在此开辟交通,修设栈道,故名杨广道。此地山崖如削,谷径幽深,“天门积雪”为古代晋阳八景之一。就在这山崖如削、谷径幽深的天门关下,当时的并州总管杨广架设栈道,修筑了北上的驰道,史称杨广道。当年,第三次北巡的隋炀帝杨广就是由晋阳出发从这条驰道北上,率领十万吏卒宫女巡幸宁武天池的汾阳宫,并在那里住了五个月。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东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天门关始建年代不洋。明末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关垣版筑土城,今乃断续残存。从现存的遗址可大概看出当时的规模。关门的础石30年前尚在,60年代因修筑公路时被破坏。关上的“六郎庙”于1947年被阎锡山军队拆毁,修了碉堡。现存遗迹仅剩庙前门阶一段,侧石一对。

天门关西北山峰,现存六个土石混筑的基台,直径每约二米,相传是杨家将插旗的旗墩,关之西南山麓,有一爿背风朝阳土凹,传为杨家将练武场地,现在已辟为良田。关南二百米处原有“观音庵”一座,而今已成一片废墟,只留一匾修庵碑石,诉说着当年修庵的缘由。

天门关东南二公里处的“杨家井”又称马刨泉,泉眼口径约三米,深约五米。俚传此泉乃杨家将战马马蹄踢刨而成,故名“马刨泉”,天门关北去11公里是西凌井村,历史上叫做“凌井驿”。再北25公里为“两岭关”,史称“婆娑隘”又称“凌井口”,是为兵家驻防要隘。在这里隘口附近,现存老爷庙,古道桥和茶房(一名寮房)等遗迹。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两岭关桥,路碑石中,可窥其演变之一斑。

天门关凌井口一道相连,互为首尾,山势险要,沟谷曲深,史称“乾烛谷”。谷的东侧崖间,旧有栈道一条,俗呼“羊肠坂”,又名“杨广道”,是隋炀帝杨广做晋王时所筑。当年,他由此栈道北出巡游所经之“天栈”,“好汉坡”等栈道险段,至今仍寻觅可见。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曾跨天门关,行经乾烛谷。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便是暮出凌井驿,夜闯乾烛谷,而与母佘太君相会于天门关内的向阳店。

天门关曾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晋西北八县的古道咽喉。明代山西巡抚苏惟霖的律诗《天门关》:

天门关里锦屏分,峭壁参天乱斗文。怪石斜飞全欲坠,野花倒挂暗来熏。湾湾泉响非关雨,曲曲峦封不借云。千里登临游颇倦,到来忽觉跟眸瞳。

这是对当年天门关景致和天门积雪最生动的描绘之一。

天门景区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东关口村(833公交车终点站即到。胜利桥东乘车。票价2元)

    凌井沟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天生桥,山庙,平地窑村,石刻佛像,明杨巍记。

凌井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方向的阳曲县西凌井乡,入山口即为天门关,距太原市区25公里,北起阳曲县凌井村,南至关口村,两侧高山对峙如门,称“天门山”,自古就是晋西北通达太原的交通要道。凌井沟全长三十里,沟深处河道屈曲,山峦起伏,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石有青、黄、赤、白、黑、赫、橙、绿、兰、紫诸色;山有立、卧、侧、插、沉、层、积、卵、砂、砾等型,素有“七十二景”之称。明山西巡抚苏惟霖诗曰:天门关里锦屏分,峭壁参天乱斗文。怪石斜飞全欲坠,野花倒挂暗来熏。湾湾泉响非关雨,曲曲峦封不借云。千里登临游颇倦,到来忽觉跟眸瞳。

 

历史遗迹

在一块巨石上有明朝杨巍的石刻记铭,《明杨巍记》全文如下“余有好山癖而天门山峭拔若壁深邃若壑盘据若龙蛇虎豹 又天门之最奇者也得闲过此是平生之幸矣”。嘉靖三十五年杨巍因上疏弹劾御史史褒善得罪了吏部,被外调山西司驿传道佥事,京官外放算是人生失意了,仍能写出这样慷慨的文字可见自然美景是可以让人变得豁达的。资料还显示这块杨巍题记铭的这块大石头被称为鲁班也叫试斧石(在天门关凌井沟内,有斧劈痕,有杨美益诗——《阳曲县志》)。

 

杨广道

太原古迹

杨广道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天门关东北崖,有一条蜿蜒古栈道,传闻系隋炀帝(杨广)为晋王时去管涔山汾阳宫避暑之路,因此得名“杨广道”。至今乾烛谷(凌井沟)尚有遗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