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森林里的小火车——等着你去发现它的故事

(2017-06-23 21:12:48)
分类: 背着史书看春秋

彭学军:《森林里的小火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王方星20170623草就

 http://s1/mw690/001K6Ld0zy7c6mhJEis80&690


昨晚用了一个晚上的四五个小时,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很少能有勇气去读完一本书,而且是一蹴而就的感觉。这感觉一直以来对我而言,就是囫囵吞枣,但这本书却在这个夏日的夜晚给了我一晚上的惊喜探险感。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主人公是12岁的罗恩和9岁的表弟加加。两个人在一次偶然玩耍中发现了荒弃在草堆里的铁轨,由此产生对森林小小火车的记忆和不断追加的疑惑,为了解答这些困惑,他们如探险般一步步走进那段尘封在历史中的故事。故事人物关系网简单、情节设置也简洁明了,虽然有插播倒叙等情况出现,但掩卷后还是能梳理出基本的故事梗概。

1960年代初,国家投资上千万在江西修建一条虔州(赣州简称虔)到上犹县(今属赣州市)的森林运输铁路专线。该铁路于1964年竣工,是窄轨铁路线。书中称有一段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字线。具体史实可参考“赣南森林铁路”,我了解了下,现在旅游搞得不错。这里我只谈文学故事,作为背景历史,我们不必深究。从主人公舅舅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故事。当年江西某一个村(园村)里通向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简易的公路,有些地方,连公路都没有。所以,听说要修铁路,而且听说铁路修通后,原来三天的脚程,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这种不能想象的速度促使像主人公外公朱怀远这样的村民热讯沸腾。他每天为修铁路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巴望着铁路早一天修通。对这类新奇交通工具的充满好奇与期待,是当时民众的普遍心理。我一直很怀疑晚清时期一直嘲笑国人害怕这个冒着黑烟的铁家伙,而抗拒修铁路的部分史实。我的初步认识是,抗拒与期待可能是各半,都有部分材料能证明各自的观点,但绝不能据此而得出片面的观点和认知。

朱怀远在修路中的表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选派他去北方学习开火车,后来他的儿子(那个的五毛、主人公的舅舅)也成为火车司机。这也是五毛和疯子童年故事的延续,他们童年的相互扶持,让他们决定长大后一个当司机,一个当巡路工。但是后来,五毛的聋哑女儿在铁轨上专注找东西而出现意外,当时的那趟车的驾驶员正是五毛,而巡路工正是疯子,如此大的打击,让五毛从此郁郁寡欢,疯子成了疯子。大家都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着,如此数年,终因罗恩下乡过暑假而释然。主人公罗恩对森林火车的一步步探险,打开了这个尘封的记忆,也解开了上一辈心中的疙瘩。读罢,触动之处一阵阵,不知如何说起,故而,下面我就具体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和情感波动。

第一,  现实比人更有现象力。书中虽然是罗恩对草丛发现铁路的一种感叹,但我觉得这个命题很精准。我们的想像力的确来自于现实,如果以唯物主义的物质意识观点衡量,我们没有见过大海不能想象出辽阔无边。我们不经历乘坐火车的风驰电掣,不能有御风之感。所以,我们的想象力还是不能和自然万物相比拟。还有,我们有时候不能想象社会的明与暗,人心的善与恶,有时候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人心的善良与邪恶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没有现实经验给我们上课,想来我们是难以想象的。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所以,我觉得这个命题很精准。

第二,  书中提及的几个传统医疗文化,比如罗恩滚落山坡撞到铁轨而疼了膝盖。舅妈削了土豆片,贴在罗恩红肿的地方,感觉土豆片热了就换掉,如此半小时后似乎只隐隐有点痛,红肿也消了许多。土豆这样的药用价值,待考。另一个清静是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的,就是把药渣倒在路上。书中给出一种文化解释,让过往的的人踩掉,也就把病灾踩没了。不过我的记忆里似乎有另一种作者可能不想言明的解释,就是让路人把病灾分担带走,或者更直接的是传递给下一个人,转移病灾。

第三,  传统女性的美德。罗恩的舅妈有这样的描述,她一天到晚总有做不完的事,一会儿菜地,一会儿果园,一会儿厨房。她身材瘦小,但好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不知疲倦地忙进忙出。可无论她多么忙,和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不急不躁。我想每个母亲都有如此的传统女性的美德。

第四,  铁路工人的日常生活是否会影响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巡路工一辈子在一条铁路线上做着沿线安检工作,日复一日的工作是否会建构他的思想逻辑和行为?疯子不管天有多热,只要是去巡道,必然穿着粗布的工作服,这是否是一种职业认同?每天的工作要求,比如服装,是否是一种仪式感,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疯子因为没能及时发现好友女儿在铁轨上,而后哪怕铁路废弃,他依旧日复一日地巡逻,拔掉杂草,捡起树枝,甚至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抱起坐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虽然铁路已经停运。我想他是热爱铁路的,那些热爱铁路的人,退休后的心态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每日工作又是什么,是否会有枯燥感,而又如何消除这种不好的感觉?他们是否有工伤的可能,如何被救治?他们是否真如疯子那边感觉铁轨是有生命的,可以和他们交流,倾诉自己的心情。

第五,   火车站的功能区。疯子向两个小孩描述了昔日这个村里的火车站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有很多的小吃摊……我就想起童年时,在老家村里的大礼堂,放电影,同样有各种小吃摊,只要有活动,这里就成为自热闹的地方。铁路车站同样有如此的功能,不像现在,为了安全设置了围墙,人们不能随意进入月台,但电视里或者本书中所描述的,我还是可以想象,小贩等火车进站后,有的摆开摊点,有的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兜售,好不热闹。我不确定这样的场所是否具有西方澡堂或酒吧那样公共空间的功能。邢义田在《古代罗马的公共澡堂》中说到,当时没有报纸、电视等一切我们熟悉的消息媒体,每天必去的公共澡堂就成了众人探听新闻、发表意见和交换小道消息的最佳场所。我想百姓聚拢在一起,总是要吹牛、八卦、家长里短,还有可能会把道听途说的京城趣闻轶事拿出来分享。一个村里的火车站因为互相熟悉,有这样绝佳的信息繁殖空间。

 

书中还简单涉及这样几个方面,如果读者感兴趣,完全可以就此再做进一步了解,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此,由此及彼,从而扩大知识圈。比如客家文化、农村留守问题、中国早期铁路修建的艰难(技术不足,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本书是儿童文学,故而我们能看到儿童的善良纯真一面,如罗恩在舅舅家抓虫给鸡吃,有一只小母鸡总被那些横行霸道、身强力壮的大鸡挡在身后,一条虫也吃不到。罗恩就特意留一些虫,给弱势的小母鸡吃。这似乎在教育孩子们需要同情弱者。但后来因为探险,罗恩忽视了对小母鸡的照顾,小母鸡开始自己奋发抢食,不知是想凸显罗恩有更大的关怀视域,还是想告诫家长需要对孩子必要的放手,或告诉我们救急不救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另外,书中有个不可思议的错别字,在123页,罗恩竟然写成罗力。

故事源于小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解开了一个隐藏了多年的故事,最后故事得以圆满落幕,似乎还得归功于主人公罗恩的好奇心。所以,我再次想起陶行知的名言:要信仰儿童有能力,是一个小思想家,小创造家,小建设家,只要能因势利导,他们——儿童个个都是思想自由的天使,创造的天使,建设的天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