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小火车——等着你去发现它的故事

分类: 背着史书看春秋 |
彭学军:《森林里的小火车》,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年
王方星20170623草就
昨晚用了一个晚上的四五个小时,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很少能有勇气去读完一本书,而且是一蹴而就的感觉。这感觉一直以来对我而言,就是囫囵吞枣,但这本书却在这个夏日的夜晚给了我一晚上的惊喜探险感。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主人公是12岁的罗恩和9岁的表弟加加。两个人在一次偶然玩耍中发现了荒弃在草堆里的铁轨,由此产生对森林小小火车的记忆和不断追加的疑惑,为了解答这些困惑,他们如探险般一步步走进那段尘封在历史中的故事。故事人物关系网简单、情节设置也简洁明了,虽然有插播倒叙等情况出现,但掩卷后还是能梳理出基本的故事梗概。
1960年代初,国家投资上千万在江西修建一条虔州(赣州简称虔)到上犹县(今属赣州市)的森林运输铁路专线。该铁路于1964年竣工,是窄轨铁路线。书中称有一段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字线。具体史实可参考“赣南森林铁路”,我了解了下,现在旅游搞得不错。这里我只谈文学故事,作为背景历史,我们不必深究。从主人公舅舅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故事。当年江西某一个村(园村)里通向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简易的公路,有些地方,连公路都没有。所以,听说要修铁路,而且听说铁路修通后,原来三天的脚程,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这种不能想象的速度促使像主人公外公朱怀远这样的村民热讯沸腾。他每天为修铁路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巴望着铁路早一天修通。对这类新奇交通工具的充满好奇与期待,是当时民众的普遍心理。我一直很怀疑晚清时期一直嘲笑国人害怕这个冒着黑烟的铁家伙,而抗拒修铁路的部分史实。我的初步认识是,抗拒与期待可能是各半,都有部分材料能证明各自的观点,但绝不能据此而得出片面的观点和认知。
朱怀远在修路中的表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选派他去北方学习开火车,后来他的儿子(那个的“五毛”、主人公的舅舅)也成为火车司机。这也是五毛和“疯子”童年故事的延续,他们童年的相互扶持,让他们决定长大后一个当司机,一个当巡路工。但是后来,五毛的“聋哑女儿”在铁轨上专注找东西而出现意外,当时的那趟车的驾驶员正是五毛,而巡路工正是疯子,如此大的打击,让五毛从此郁郁寡欢,疯子成了疯子。大家都在这样的气氛中生活着,如此数年,终因罗恩下乡过暑假而释然。主人公罗恩对森林火车的一步步探险,打开了这个尘封的记忆,也解开了上一辈心中的疙瘩。读罢,触动之处一阵阵,不知如何说起,故而,下面我就具体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和情感波动。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书中还简单涉及这样几个方面,如果读者感兴趣,完全可以就此再做进一步了解,读书的乐趣就在于此,由此及彼,从而扩大知识圈。比如客家文化、农村留守问题、中国早期铁路修建的艰难(技术不足,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本书是儿童文学,故而我们能看到儿童的善良纯真一面,如罗恩在舅舅家抓虫给鸡吃,有一只小母鸡总被那些横行霸道、身强力壮的大鸡挡在身后,一条虫也吃不到。罗恩就特意留一些虫,给弱势的小母鸡吃。这似乎在教育孩子们需要同情弱者。但后来因为探险,罗恩忽视了对小母鸡的照顾,小母鸡开始自己奋发抢食,不知是想凸显罗恩有更大的关怀视域,还是想告诫家长需要对孩子必要的放手,或告诉我们救急不救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另外,书中有个不可思议的错别字,在123页,罗恩竟然写成罗力。
故事源于小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心驱使下解开了一个隐藏了多年的故事,最后故事得以圆满落幕,似乎还得归功于主人公罗恩的好奇心。所以,我再次想起陶行知的名言:要信仰儿童有能力,是一个小思想家,小创造家,小建设家,只要能因势利导,他们——儿童个个都是思想自由的天使,创造的天使,建设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