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棋圣黄龙士

(2009-09-10 18:28:55)
标签:

棋艺

棋坛

周懒予

棋圣

龙士

日本

文化

分类: 棋牌文萃
                              作者:马诤
    他自幼聪慧,16岁已称国手。他以精湛的棋艺执棋坛牛耳,继往开来。他还在世,已被尊为棋坛“圣人”。他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可惜他中年即逝,他的死已成为千古之谜。他便是清代围棋大师黄龙士。
 
  • 棋圣的平生

  •     黄虬(1651—?),字龙士,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早慧天才,小小年纪,棋艺在乡里已无对手。他父亲是个有心人,见孩子在棋艺方面颇堪造就,遂带他出外寻师访友。父子两人先到北京,后随某满族将军去关外。千里草原,穹庐四野,能使人开阔胸怀,磨练意志,对龙士性格的形成以及棋艺的进步,曾有不少的益处。

  •     一年之后,龙士离北地而南归。其后,父亲又两次带他去拜诗棋名家杜某。杜在《变雅堂之集》有《送黄童子序》一文称:“甲辰之岁,黄童子虬来谒,年十一。别去五年又来谒,已愈成童……其生也仅十六岁。”初次尚“下弈秋一等”,其次“其弈居然弈秋矣”。说明黄龙士十一岁时,棋艺已达二手水平,十六岁时一跃而成为国手。杜某很赏识这位少年聪敏可喜,称许他“斌斌鱼雅,有可以学问之质。”

  •     然而,真正的国手,不是依靠一两位社会名流的赞许就可以获得。只有在与众多高手的激烈角逐中,独占鳌头,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当时,国内棋坛中,享名最高的是盛大有。黄龙士十八岁时,向之挑战,对弈七局,取得压倒性胜利。大有已年愈七十,精力不足速,难挡后进英俊之锐气。但国内其他好手,如何音公、种仲容、娄子恒、卞邹原、谢友玉等亦是望风披靡,纷纷签城下之盟。唯有周东侯能与黄龙士分庭抗礼。东侯自有他过人之处,对局时每不以胜负为怀,必竭心尽力,变化翻新。然而龙士棋高一等,常从绵密深稳中出奇制胜。

  •     当龙士名满天下之时,比他年长二十余岁的徐星友尚默默无闻,遂专心从龙士学弈。龙士初让他四子,后让三子,倾力相授而无保留,使星友一跃而为国手。记载黄龙士授星友三子下的十局棋,名《血泪篇》,竟如呕心沥血之作。自康熙中叶始,黄徐两人先后成为照耀棋坛的双星。

  •     黄龙士性格磊落,技艺超群,同时高手莫不钦佩。他的名字不仅在棋坛回响,而且在文士名流中获得极高推崇。著名经学家阎茗璩曾将龙士列为清代“十四圣人”之一。阎氏所列圣人,如顾炎武、黄宗羲、朱彝、汪琬等,均是“勇可究天人,文可变风格”的魏然大师。龙士以棋艺与上述诸人并列,可知在阎氏的眼中,围棋可与经史、文学而无逊色。

  •     从史料看,龙士的一生踪迹比较模糊。童年到过北京,成名之后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江淮一带。据李斗《扬州画舫录》等书的记载,龙士曾客居扬州、杭州。是否又去过北京,则不得其详。但野史中,每有龙士充任“内廷供奉”,并在康熙御前下棋的记载。例如,周家森的《留馀移弈括》载:

  •     黄霞,名龙士,又字月天。清仪征人。善弈,能自出新意,穷极变化。康熙时称“弈圣”。尝于万寿节日,在御前围棋,下完后,于棋盘上排“寿”字,而四角上亦各排蝙蝠一只,以示福寿之意,殊为难能可贵矣。

  •     类以上记载,虽难断为信史,但也无法排除各种可能。揆之常理,京师乃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手荟萃之所在,以龙士艺名远播,领袖群伦,不去京师访棋会友,干谒公卿,希冀最高统治者的赏识,则未免是件奇怪之事。

  •     关于龙士之死,也是个令人费解之谜。正当他精力弥满,声誉日隆之际,

  •     突然从棋坛上销声匿迹,而史料上竟未留下丝毫记载。从他所遗留的棋谱看,不曾与范西屏、施襄夏对局,也不曾与范施以前的程兰如、梁魏今对局,故史家以为他中年而逝。有关他的死因,诸说纷纭,颇带传奇色彩。如鲍小舟《国弈初刊亭》谓:

  •     清初国工周懒予、周东侯、汪汉年诸人忌黄龙士,诱以声色,瞀乱其精神,遂致疾而卒。

  •     再如小横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了一段离奇的故事:

  •     有先范(西屏)得名者黄某,久游公卿间,称国手,年亦倍长于范。及范入都,黄与角艺,卒死范手。……相传,范甫垂髫,已精十诀,名闻江左。入都时,黄犹在,诸巨公设彩,邀两人一争其胜。局未分,亦于一角决上下,范见黄握一子未落,曰“先生殆不欲战乎?”黄忽变色曰:“孽也,天夺我矣,又何争为?”方推抨起,遽倒地而死。

  •     这里的“黄某”,从年辈、声望判断,必指龙士无疑。其它还有裘毓麟《清代轶闻》载:

  •     相传,徐(星友)甚富,既成国弈后,忌黄名出已上,乃延之于家,饱食供奉备极丰腆,乘间蛊之以声色。三年,黄精力耗竭,遂死。又一说,谓黄故负气,徐一日遍延高手,于厅间置弈局三,谓黄能同时敌三人乎?黄奋然曰:“何不可之有?”东西顾而弈,弈竟黄胜,然是夜遂呕血死。

  •     以上诸说,前人均谓诞妄不经之谈。笔者以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分析以上几种说法,龙士的死因集中在两点:1、惑于声色致疾而死。2、弈棋用力过甚,呕心沥血而死。这两种说法都属于“暴卒”,与龙士中年而逝的说法相符,故不能一概斥以为非。其中龙士与西屏对弈角逐,既无棋谱相传,又年辈相差五十载,故可信为诞妄不经之谈。但,《清代轶闻》所记载徐黄两人的交往,似含有真实的成份。星友曾从龙士学弈,两人半师半友交情甚厚,因此星友将龙士延请至家款待丰腆,亦属人之常情。至于延遍高手,以一敌三,也是棋家屡见不鲜的事情。非说星友设计陷害,必欲至龙士于死地,败不免矫情过甚。总之,龙士的死,实是一桩疑案。只有发现更为翔实的材料,才能使龙士中年而逝之谜,大白于天下。

  • 黄龙士的棋

  •     龙士的棋艺及其杰出的成就,自康熙中叶以来,棋家一致推崇。即使在日本,也获极高评价。例如,吴清源认为:龙士的棋艺已达日本“名人”等级(川端康成:《吴清源棋谈》)。 吴先生所言“名人”,非指今天日本新闻棋战所产生的名人,而是指“昭的”以前,各个时期雄踞日本棋坛的第一人。

  •     关于龙士棋艺的特点,前人多有评述。如,徐星友评:“寄纤*于淡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 。“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梢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上境。”再如邓元穗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用思尤密,深入奥窍。当危急存亡之际,群已束手智穷,能于潜移默运之间,益见巧心妙用,空灵变化,出死入生。”清代王彦侗评:“国初以弈名家者,自过百龄而后,群雄蔚起,竞长争雄。迨黄龙士出,一切俯视之,神乎技矣。”李汝珍:“自黄月天出,异想天开,别创生面,极尽心思之窍,遂开一代之盛。”

  •     结合龙士的对局,研究上述诸家评论,可知龙士的棋风清俊飘逸,艺术上已出神入化。其着法看似平淡,然法外有法,极尽腾挪变化之妙。比之过百龄、周懒予专精“倚盖”起手式,更趋博大精深,于棋艺的各个方面有所创新,所以,龙士对局时,能做到随机应变,游刃有余。

  •     前人论述龙士与施、范、程、梁四大家的关系说:“施、范、程、梁皆寻于龙士。......尝谓施、范神照变化,几乎推阐无遗,主要是前人已到竿头更加推进。龙士所编(指《弈括》)浑涵淡泊,一切斗转攻劫之道,引而不发,而神明变化,子莫愈于此。后学舍此不求,遽从事于《指归》、《桃花泉》二书,何异论诗者诵李、杜而遗陶、谢。”作为艺术,诗与棋本身有相通之处。凡高手,无论写诗还是下棋,总是不事雕琢,于质朴自然中见其功力和才华。若从风格和成就,以及他与“四大家”的师承关系而论,将龙士比作陶渊明、谢灵运也是十分允当的。

  •     龙士的对局,散见于前代各家棋谱。较为著名的有王彦侗所辑《六家弈谱》、邓元穗所编《黄龙士先生棋谱》。龙士的著作有《弈括》及《黄龙士全图》。《弈括》的内容分“拟出子式三十局”、“演官子式三百六十局”。《黄龙士全图》共二十局,也是“出子式”规模,书前有黄龙士的自序,全局战略战术作了精辟扼要的说明,是这位一代大师毕生实战经验的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