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2-13

(2009-03-21 13:2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运动生理学考研笔记
第十二章 高级神经活动
  
   一、是非判断题:
   1、非条件反射是种族的、先天遗传的,有固定的反射途径。()
   2、条件反射是个体的、后天获得的,为暂时神经联系。它是与非条件与反射毫无关系的另一类反射。( )
   3、刺激强度过大会引起超限抑制,长时间的弱刺激就能引不起超限抑制。( )
   4、运动员纠正错误动作,其本质是建立延缓抑制。()
   5、神经类型是先天决定的,因而不受出生后环境的影响。()
   二、选择填空题:
   1、条件反射的形成( )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A、必须 B、不一定 C、不是
   2、消退抑制的产生是由于条件刺激失去了()信号的意义。
   A、阳性 B、阴性 C、无关
   3、运动员纠正错误作与( )抑制有关。
   A、消退 B、延缓 C、条件
   4、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属于( )抑制。
   A、条件性 B、非条件性 C、消退性
   5、开始建立动力定型时比较困难,动力定型建成之后是()改变的。
   A、容易 B、可以 C、不可以
   6、驯兽时,语言起的是( )信号的作用。
   A、第一 B、第二 C、间接
   7、外抑制是( )诱导现象。
   A、同时正 B、同时负 C、相继负
   三、概念题: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外抑制
   4、超限抑制
   5、消退抑制
   6、分化抑制
   7、延缓抑制
   8、条件抑制
   9、动力定型
   10、第二信号
   11、第一信号
   四、简答题:
   1、试述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2、建立条件反射有哪些条件?
   五、问答题:
   1、消退抑制在运动训练中有什么作用?
   2、分化抑制有什么意义?
   3、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4、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5、试述神经类型的划分。
  
   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A 7、B
   四、简答题答案:
   1、答:二者都是反射活动,都有完整的反射弧。不同点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是种旋共同的,不需特定的条件,是由皮层下部位固有的神经通路实现的。条件反射则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大脑皮层中枢间皮层与皮层下中枢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来实现的。
   2、答:建立条件反射必须以它的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适宜;无关刺激要在非条件刺激前出现,尽可能要结合一段时间;排除干扰因素;刺激的性质和强度都能影响建立条件反射。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条件反射建成以后,如果只反复给条件刺激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反射活动就会减弱甚至消失。这是由于条件刺激失去了阳性信号的意义,变成了一种阴性信号。消退抑制的产生能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发生精确的适应。影响消退抑制发展速度的因素为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消退的次数以及间隔的时间。运动员去掉错误动作,本质上就是消退抑制。对错误动作不要等到已十分巩固再去纠正,否则,就比较困难了。
   2、答: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予强化,出现条件反射的分化,近似刺激的皮质代表点所形成的抑制表现为只对经常强化的条件刺激发生阳性反应,而对其它的近似刺激不再发生阳性反应,从而使条件反射更加精确。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对错误动作不予肯定(不强化),而只对正确动作给予肯定(强化),所以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动作。
   3、答:条件反射使机体在某些非条件刺激直接作用到来之间,就发生反应,使机体具有“预见性”,因此增加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如食物信号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应为进食准备了条件。在切除大脑两半球的狗,因为不能建立任何条件反射活动,就不能逃避危险,不能寻找食物,不能独立生存。由此可见,条件反射活动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对生活环境精确适应不可缺少的神经过程。
   4、答:通过语言刺激而进行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体对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一般说来,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有概括和指导意义;第二信号系统不仅是语言活动的生理基础,也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正是这种抽象思维能力,使人从动物界区分出来;第二信号系统学说在体育运动教学和训练中有重要意义,确切而简练的技术动作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5、答:巴甫洛夫学派根据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如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把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成几种类型,列表如下:
   灵活型……(活泼型)
   均衡型
   强型 惰性型……(安静型)
   神经类型 不均衡型……(不可遏制型)
   弱型……(抑制型)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也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征。但划分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还应考虑第二信号的活动。巴甫洛夫根据两种信号系统的对比类型分为思维型、艺术型和中间型三类。
  
   第十三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一、是非判断题:
   1、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
   2、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学新技术就越不容易。()
   3、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各阶段时间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和学员的训练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
   4、在泛化阶段时,教师就应该强调动作细节。( )
   5、掌握的动作,难度越大的就越不容易消退。( )
   6、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所实现的动作,任何时候都是有意识。()
   7、想练结合教学法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在大脑皮层上使这一运动技能的暂时联系再一次接通,等于又接受了一次强化。( )
   8、各种强度跑,由于其动作基本环节相同,所以可互相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
   二、选择题:
   1、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就是建立( )的过程。
   A、反射 B、条件反射 C、运动力定型
   2、在运动条件反射中,()的传入站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A、视觉 B、听觉 C、本体感觉
   3、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上各感觉中枢与()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A、视觉中枢 B、运动中枢 C、位觉中枢
   4、运动技能形成以后,兴奋与抑制在()中枢内有顺序地、有规律地、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
   A、位觉 B、运动 C、本体感觉
   5、运动员基本技术掌握地越多,则学新技术越()。
   A、快 B、不快 C、困难
   6、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内兴奋和抑制过程集中,特别是( )抑制加强。
   A、外 B、消退 C、分化
   7、经常进行比赛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的适应能力。
   A、非条件刺激 B、无关刺激 C、新异刺激
   8、自动化动作是由大脑皮层运动中枢()部位所觉完成的活动
   A、兴奋性较高 B、兴奋性适宜 C、兴奋性较低
   9、消退抑制是( )的重要神经过程。
   A、非条件反射 B、纠正错误动作 C、泛化阶段
   10、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大脑皮层内的抑制过程尚未确立,此时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呈现( )状态。
   A、运动 B、集中 C、扩散
   11、在形成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A、主要环节 B、次要环节 C、每个环节
   12、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时,运动动力定型()。
   A、尚未建立 B、初步建立 C、建立和较巩固
   13、有意识的行为是由大脑皮层()部位所完成的活动。
   A、抑制 B、适宜兴奋 C、兴奋较低
   14、大脑皮层建立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改建就越()。
   A、容易 B、不容易
   三、概念题:
   1、运动技能
   2、运动动力定型
   3、动作自动化
   4、运动条件反射
   5、大脑皮层的机能可塑性
   6、随意运动
   四、简答题:
   1、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是什么?
   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中应如何注意教法?
   五、问答题:
   1、试述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2、第二信号系统在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4、如何利用各感觉机能相互作用来缩短教学过程?
  
   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二、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7、C 8、B 9、B
   四、简答题答案:
   1、答:随意运动的生理机能是以大脑皮质活动基础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生理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2、答:学习动作初期,即泛化阶段,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进入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势准确。到巩固阶段,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指导技术理论学习。以便有利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其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教法和训练水平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学习动作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自己的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费力,出现多余动作。
   (2)分化阶段: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动作也逐渐消除。由于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动力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
   (3)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巩固的运动动力定型阶段。在环境条件变化时,运动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也感到省力、轻松自如。不仅运动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现自动化。
   2、答: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在注意利用第一信号系统的同时,更要发挥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如在学生的动作做得正确时,教师说:“做的对”、“正确”、“好”等,可帮助语言进行强化;利用“想象”和抽象思维让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正确体会;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或运动员明确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充分调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大脑皮质有适宜的兴奋性,这是掌握运动技能的首要条件。
   3、答:在掌握动作初期,教师应该用明确的语言,以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尽快形成精细的分化,使运动技能更加完善和精确。如篮球运动员练习投小蓝圈或进行比赛性训练等。还可以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但应以正确示范强化为主。
   4、答:人体各种感觉都可以帮助肌肉产正确的肌肉感觉。通过视觉强化正确动作,消退错误动作,如在体操、举重武术等项目中的对镜练习;在跳远的起跳点旁设置标记,以强化合理的起跳时间。通过听觉建立正确动作的频率和节奏感,如中长跑运动员在练习中,随着踏地的声响建立跑的正确节奏;体操运动中的音乐伴奏以增强体操运动员的节奏和韵律感。运动员在完成翻腾式旋转动作时,对位觉空间三度的适应能力要求很高,如体操、跳水运动员掌握空中的动作,往往先降低高度或用保护带反复练习。初学爬泳时,为了尽快掌握正确的动作幅度。可用限制圈控制下肢打水的幅度,通过皮肤的触觉,强化正确的本体感觉。
   在完成任何动作时,各感觉机能都同时起作用,只不过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对某一种感觉机能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在运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感觉机能作用,以便有效地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