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骚乱”(UK Riots)何以爆发

(2011-08-14 12:18:53)
标签:

英格兰

伦敦

骚乱

债务危机

失业率

欧盟

暴雨

uk

riots

文化

杂谈

分类: 深藍製造

  8月4日晚,托特纳姆(Tottenham)的Ferry Lane桥上,29岁的黑人男子马克·达根(Mark Duggan)在警察的追捕中被枪杀。由于死者亲属与伦敦警察厅各执一词,8月6日,约200人在托特纳姆警局前和平集会,要求公正调查此案。谁也没有想到,原本理性的集会当晚竟演变成一场骚乱,并迅速由整个伦敦蔓延至英格兰多个大城市。截止至8月13日,骚乱至少造成1亿英镑公共财产损失,2250多人被捕。

  回顾2005年底的“法国骚乱”,不难发现前后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起骚乱都发生在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的大背景下;它们的导火索都是警方追捕少数族群犯罪嫌疑人致其死亡;它们都借助互联网迅速蔓延至全国各主要城市;它们都带来了巨大的公共财产损失;它们都暴露出国内长期存在且被忽略的多个社会问题。

http://s6/middle/5f344c5ctaa71d880a5b5&690Riots)何以爆发" TITLE="“英国骚乱”(UK Riots)何以爆发" />

http://s13/middle/5f344c5ctaa71dbecb1fc&690Riots)何以爆发" TITLE="“英国骚乱”(UK Riots)何以爆发" />
  既有前车之鉴,为何“英国骚乱”还会在6年后以同样的方式爆发呢?

  第一,政府未采取强有力措施遏制骚乱蔓延。骚乱爆发当天,正在休假的首相David Cameron和伦敦市长Boris Johnson都坚信警方能迅速恢复社会秩序。而骚乱蔓延至英格兰多处时,他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赶回办公室。尽管有议员主张采取强硬手段,多数政府官员(如内政大臣Theresa May)还是坚持“与民众沟通”。这避免了平息骚乱带来的不必要的伤亡,使社会舆论完全倾向政府一边;但由于不得使用杀伤性武器,导致警方疲于应对各地接连发生的打、砸、抢事件,未能避免部分公共财产损失。

  第二,移民政策宽松,少数族群的某些问题被忽略。战后英国放宽了移民限制,来自各大洲英联邦国家的移民数量上升且几乎涵盖了所有阶层。英国由此转变成多种族、多宗教信仰国家,弥合本土居民和移民间的价值观差异成了施政的一大难题。英国社会虽然对待移民较为宽容,但移民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难以获得与本土居民完全平等的机会,导致少数族群社区普遍存在受教育水平低、失业率高、犯罪率高等问题。“日不落帝国”的光环,给本土居民带来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给移民带来了“被歧视”的心理阴影。这使得移民普遍不能完全融入当地环境,与本土居民的隔阂在所难免。久而久之,只要发生类似个案,都有可能被视作本土居民对移民权益的侵犯。即便政府公正处理,少数族群仍会借此展示自己的力量。

  第三,失业率上升,部分失业者、学生趁火打劫。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削减开支成了政府和企业减少赤字的首选办法,裁员便是其直接反映。且政府相应减少社会保障投入,失业者无法得到从前待遇,从而在部分人群中滋生不满情绪。一旦寻找到突破口,这种不满情绪便会以挑战既有秩序的形式迅速宣泄出来。由于骚乱参与人群复杂,且不针对某一特定对象,在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和不同的犯罪动机。8月的英国正值暑假,青春期的叛逆致使部分学生加入骚乱,在抢劫店铺与焚烧汽车中寻求刺激,造成了更大的公共财产损失。

  第四,骨牌效应。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欧各国各方面日益相互影响。6年前的“法国骚乱”,多少为“英国骚乱”树立了“榜样”。挪威前不久的恐怖袭击,更容易给失意的年轻人某种“灵感”。借助现代通信工具,他们更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情报”,共同实施犯罪计划。假如政府处置不够及时,骚乱便会向全国各地甚至境外蔓延,给更多民众带来更大的恐慌。

  虽然“英国骚乱”已经平息,但其恶劣影响短期内难以根除。如何缓解社会矛盾,避免“×国骚乱”再度上演,应该成为欧洲议会的重要议题。而今西班牙失业率高居西欧前列,希腊又未摆脱债务危机的阴霾,两国政府应该特别注意防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