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怀瑾讲演录

(2011-07-07 11:22:37)
标签:

杂谈

分类: 理论学习

南怀瑾讲演录

南怀瑾讲演录pdf

 

南怀瑾讲演录第一章 读书和工商文化

 

1、             自我评价:一无是处,一无所长。

2、             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3、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4、             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5、             《论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6、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7、             伊藤博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8、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9、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10、        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1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12、        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

13、        孔子《易经系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4、        误会了就结婚,了解了就离婚。

15、        《幼学琼林》: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16、        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7、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18、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上瞿塘。

19、        古代教育的目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        根本心、随行心、伺察心、确定心、总摄心、希求心。

21、        古文、古诗学好了,白话文、白话诗也自然会写得好。

22、        对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批评。

 

南怀瑾讲演录第二章 大会计

 

1、             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

2、             龚自珍《已亥杂诗》《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司马迁: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其人。

5、             易实甫: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无命欲从龙;咸阳宫阙须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

6、             《朱子治家格言》: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7、             为五斗米折腰,三卡三考,丧尽气节;领百万元滚蛋,一分一厘,了此残生。

8、             明清两朝政权,皇帝跟绍兴师爷共天下。

9、             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

10、        三通:《通典》、《文献通考》、《通志》

 

南怀瑾讲演录第三章 人文问题

 

1、             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

2、             教育是从父母的言教、身教开始,由胎教到家教。

3、             古人一天不读书,就俗气了;今人一天不应酬,就觉得无聊了。

4、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5、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6、             做领袖要有三个条件: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7、             欧阳修: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8、             舜对禹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9、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0、        《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11、        子思《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        最难管理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思想与情绪。

13、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

14、        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谓之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15、        政治:正己而后正人。

16、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充塞于天地之间。

17、        朱元璋:阉猪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理发的:毫末生意,顶上功夫。

18、        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晚年戒之在得。

19、        《礼记.曲礼》: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20、        物质文明发展到越高,人类的欲望就越提高,越乱。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带来更多的痛苦!

21、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22、        汲黯批评汉武帝: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23、        汲黯:卧而治之(江西)

 

南怀瑾讲演录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

 

1、             耀武扬威,前呼后拥三匹马;高谈阔论,东拉西扯一团糟。

2、             教育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前途。

3、             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精神在文化,而文化的中心在文学。

4、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5、             见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6、             孟子: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7、             经济:经纶天下,济世救人。

8、             《货殖列传》讲经济,《平准书》讲货币、金融流通。

9、             一个人思想见解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就不叫作自己的学问。

10、        西方文化以经济解决政治;中国文化以政治附带经济。

11、        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12、        三王者,三皇之罪人也;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13、        郑板桥:和尚是释迦牟尼的罪人;秀才是孔子的罪人;道士是老庄的罪人。

14、        大同篇: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5、        老子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16、        佛教三宝:佛、法、僧

17、        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        汉文帝与南越王赵佗:半壁江山一纸书。

19、        贾谊:今背本而趋末者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天下财产,何得不厥?

20、        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1、        耳闻名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

22、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3、        欧阳修:马逸毙犬于途。

24、        文化没有和财经同等发展,国家社会是很危险的。如果光有文化,财经不发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

25、        春秋战国的财富中心在齐国的临淄;唐朝的财富中心在扬州;宋代的财富中心在泉州、漳州;民国的财富中心在上海。

26、        西装是海盗服,抱花为偷情。

27、        吴佩孚悼谭延:蜀道崎岖,巫峡啼猿两行泪;关山难越,衡阳归雁一封书。

 

南怀瑾讲演录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

 

1、             新闻出版业和文化教育是连在一起的,新闻、出版的内容,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围。

2、             《礼记》:敬业乐群。

3、             纪晓岚: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4、             孔子: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5、             做新闻事业、做出版业,不能马虎,不能忘记文化人对社会的道德。

6、             以师道而言,对学生人品的教育要负一辈子的责任。

7、             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

8、             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9、             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以外,还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10、        学问是一生的事,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1、        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2、        老子: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13、        土木工系:土头土脑,麻木不仁,工于心计。

14、        士有三种:读书之士;做官之仕,学而优则仕;隐士。

15、        流氓和知识分子结合在一起,天下就会大乱。

16、        章碣: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7、        陈恭尹《读秦记》: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尤有未烧书。

18、        国家的统一在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