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只知道有离休干部,却从未见到过离休证。
日前外出,从地铁四号线出来换乘89路公交车。好像车过两站,上来一位老先生。但见他既没有拉老年卡,也没有拉公交卡,只亮了亮挂在胸前一枚红色胸卡,就在车厢里找了位子个入座了。
不仅看得我一头雾水,周围许多人都侧目而视。以至于坐在他身边的一中年乘客忍不住问他:“您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卡?”老先生答曰:“离休证。”
这一问一答不要紧。于是,周围的人就你一言我一语,打开话匣子,热闹开了。
下面便是这段对话的口述记录:
有人惊呼:
——啊,厉害!离休证果然不简单。
老先生淡淡回答:
——也没什么,就跟退休证差不多。
有人反驳:
——那不一样,退休证怎么能跟您的离休证比呢?
老先生还是淡然处之:
——也没多大用处。
有人进一步反驳:
——用处多了去啦。没这离休证能享受老干部待遇?比如青松城里的老干部活动室。
老先生微笑着没回答:
——
。。。。。。
有人转换了话题:
——老先生,您离休金是多少?
老先生如实回答:
——大概一万多块吧。
有人说:
——离休证我还是头一回看到。能不能让我照一张?
老先生坦然一笑:
——这没什么稀罕,愿照就照得了。
有人问:
——您老多大年岁?
老先生笑着反问:
——你看呢?
那人打量了一下猜:
——八十?
老先生回答:
——八十多了。
有人问:
——老先生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
老先生不无自豪地回答:
——解放前,我十六岁就参军了。那时河南、天津、北京还没有解放呢!
有人问:
——老先生您参加过抗美援朝吗?
老先生若有所思地回答:
——参加过!而且活着回来了。当时,牺牲了整整40多万人呢!
有人问:
——老先生您原来是第几军的?
老先生眼睛发亮:
——我们原来是华北防空部队的。抗美援朝回来后,被海军要了去,于是就到了上海。
有人问:
——老先生当了多少年兵?
——十多年,后来就转业了。
有人问:
——老先生您是大干部吧?
老先生笑了笑回答:
——一般一般,普通干部。
有人说:
——老先生,现在您享福了。
老先生不以为然地说:
——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福好享。
众人都说:
——老先生,您不老,身体还好着呢!
老先生回答说:
——好什么好,一年不如一年啦。随时都会去见马克思。可不是,原来,上海离休干部有八万多,现在只剩一万多了。年岁不饶人哪!走一个就少一个,不像退休人员可以源源不断。
一问一答到这里,该问的都问了,该答的也都答了。大家的好奇心都得到了满足。于是,话题再次转移。从对离休干部的钦佩、羡慕,逐步转移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七嘴八舌,记也记不下来。
即便能记下来,也早已离题十万八千里了。就此打住,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老先生欣然让我们拍了他的离休证。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老先生愉快地与乘客交谈。

车上的乘客(前车厢)与老先生互动。

老先生在倾听乘客的说话。

由于话题转移,老先生兴致勃勃地成为旁观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