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家汇源导言和徐汇中学大事记。
徐汇中学徽标延革。

崇思楼是徐家汇源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只安排在星期天下午开放,所以直接至今日才完成参观。
崇思楼,上海市优秀保护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是徐汇中学(原徐汇公学)的主教学楼。该校现占地38.6亩,建筑面积24882平方米。坐落在上海徐家汇虹桥路五十号。
崇思楼是1915年始酝酿,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块基石。1918年6月20日落成,沪上名流云集落成仪式,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将军出席典礼,清朝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出席奠基礼。据传徐汇公学堪称中国西洋办学第一校。
崇思楼是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中文姓为叶氏)设计草图并任督工,时称“新校舍”。1992年原任校长汪劲松将其重新命名为“崇思楼”。
崇思楼整体建筑连阁楼为四层,呈现法国古典建筑设和古希腊的经典艺术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其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以木结构为主。顶部还曾经采用西班牙建筑风格,可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屋漏严重而拆除,重建后风貌不再,大大影响了该楼的整体风格。崇思楼的孟莎风格轮廓优美,且有凹凸变化,分为上下二段,下段较陡,开法国式老虎窗,上段较为平缓,开了一些小气窗,屋面铺以篮灰色石板瓦。建筑整体的立面为清水砖墙,勾元宝缝,采取五段纵三段的手法,呈现出了崇思楼建筑严谨的比例,建筑整体设计上重复使用三角形和弧形山花式窗楣,使得崇思楼的立面看上去富有韵律感。楼内有大小礼堂各一,大礼堂在顶层,小礼堂在底层。
徐汇公学初以国文和法文上课,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及法租界公职人员。1932年改为“上海私立徐汇中学”,由张家树担任中国学制的第一任中国人校长。1951年开始男女生兼收。1953年6月15日改为公立学校,称为“徐汇中学”。著名教育家马相伯毕业于该校,并曾被委任过早期校长。
90年代末以来,该校在崇思楼周遭新建教学楼三幢:重德楼(高中部)尚学楼(初中)砺行楼(境外部)。办学面貌有了现代化的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同志1940年代在交通大学就读时,曾寄宿于徐汇中学崇思楼内宿舍,并曾在当时楼内的小礼堂前留影纪念。
至此,徐家汇源(一期)的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大教堂、徐光启纪念馆、徐家汇观象台、徐汇中学崇思楼,全部参观介绍完毕。
遗憾的是,崇思楼正直暑假大修,内部无法进入参观。这样,里边情况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参观后,再给大家补上了。
1,校园竹林通幽曲径。

2,百米校史展览长廊,此为居中部位所见一侧。
3,早期中国人校长马相伯。并是复旦大学创始人。

4,马相伯题字。

5,诸君浩两院院士题词。

6,早期电化教育视听表演。

7,历史上师资队伍人才济济。

8,老校友台北徐汇中学创办人题词。

9, 该校足球队名闻遐迩。历史上曾经击败过英国专业足球队。

10,大总统徐世昌1920年赠送的匾复制品。


11,徐汇公学时期历史照片。

12,徐汇公学的历史勾沉。

13,徐家汇大教堂全貌历史照片。

14,庐山真面目:崇思楼(南侧)。

15,庐山真面目:崇思楼(北侧)。

16,崇思楼前的葡萄架。

17,热情详细给我们讲解的导游小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