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生地湖南长沙沅陵/接生者林巧稚大夫

(2024-08-22 07:46:17)
标签:

林巧稚大夫

杂谈

分类: 人生际遇

出生地湖南长沙沅陵 接生者:林巧稚大夫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027/8ac7c15c879e4c42adba413439499ee5.jpeg

           林 巧 稚 大 夫 像


出生地湖南长沙沅陵/接生者林巧稚大夫

                  林 巧 稚 大 夫 塑 像

 


     自己都不相信,我的出生地竟是湖南长沙沅陵。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确确实实出生在湖南长沙的沅陵。

     这都是因为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造成的。1937年日军入侵上海,当时我父亲任职的公司是民族工业,公司高层经研究认为肯定逃不过日军迫害的劫难,所以不得不关门解散。我父亲作为高级职员估计也难逃敌人毒手,因此我们家也不得不走上了八年颠沛流离的逃难历程。事实确实如此,后来几位留守的工友无一不被日寇残酷杀害。

     当时交通条件落后好多线路已经不通畅,有的地方还要冒险穿过日军的封锁线。故而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才逃到大后方湖南。全家就此在湖南度过了艰苦的八年抗战流亡生活。据说,为了养家糊口,我父亲曾分别在银行、酒厂工作过,还开过农场。另外,我的大哥便是溺水死在湖南的。那时我还没出生,连他的面都没见到过。一天,还是小孩的他趁大人不注意,溜到池塘边玩水,一个不小心就滑下池塘淹死了。

     我的小生命就是我父母在此期间孕育的。1943年在祖国危难之际我降生在湖南长沙沅陵。当然,此时已临近抗战胜利的曙光。

     说起我的出世,我父母都说我有幸还是我国妇产界泰斗林巧稚大夫亲自接生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林巧稚大夫服务的教会医院在沅陵江的那一边,我们家自己建造的房子在沅陵江的这一边。我母亲临盆时,父亲雇了渡船赶紧往沅陵江那边的教会医院送,但到了渡口已经来不及了。林巧稚大夫闻讯亲自从医院出诊,赶到小船上为母亲接生。令我得以平安降生。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尚没能找到林巧稚大夫在湖南工作生活过的这段生平,无法印证她老人家曾经给我接生这一史实。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数十年来我不是始终沐浴在林巧稚大夫的伟大光辉之中吗,即便是传说谬误亦无妨,总归是我此生的莫大荣幸。

     2006年冬避寒厦门,在一个月的逗留期间,我曾两度上鼓浪屿专程参观她的光辉事迹,并拜谒过她老人家的雕像,以聊表无限的敬仰、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零一七年,终于在抗日战争纪念网,找到一篇关于林巧稚抗战时期在湖南长沙沅陵行医的文章,可以印证林巧稚大夫曾在湖南工作生活过的这一段史实:长沙湘雅医院迁到沅水南岸,一批著名的医学专家如林巧稚等当时就在沅陵行医,极大地推动了沅陵的医疗事业。


——————————————————————



日机轰炸前后的沅陵
添加时间:2014-05-30 14:55:22 来源:《抗日圣地重千秋——抗日时期的怀化综述》  浏览:66

 

  文\何重义

  随着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各大城市相继失守。背井离乡的难民拥向大后方,沅陵一时间来了不少“下江人”,有政府机关、军政要员、工商大户、各类文化人士、以及一般的百姓等,都来到沅陵避难安家。城内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各类下江人,小小的城市容量有限,于是向太常村方向发展,新的建设一直延伸到长湾汊,形成了柏林路小镇。这一带环境幽静,外来的显贵大户大多集中在此。在县城北面后山一带,很快形成一片由外来工商及银行等部门建起的新村。

  与此同时,江浙、湖南各地的学校相继迁至沅陵,杭州美专(即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现已改为中国美术学院)也曾来到沅陵,著名的画家吴冠中当时就在沅陵杭州美专就读。杭州美专和省高职专科学校都在太常村一带建校。长沙雅礼中学也迁来沅陵,初中部设在白田头,高中部设在虎溪山,现在尚残留一栋教学楼。随着机关学校内迁,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学者都来到了沅陵,分别在各中学任教,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大大的促进了沅陵的文化事业。长沙湘雅医院迁到沅水南岸,一批著名的医学专家如林巧稚等当时就在沅陵行医,极大地推动了沅陵的医疗事业。

  就在这一派繁荣景象刚刚开始不久,一场大灾难也接踵而至。长沙传来了大火和沦陷的消息,沅陵上空也拉响了警报,夜里开始灯火管制,人心惶惶,不知何时会大难临头。最初听到空袭警报时群众还不以为然,而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后山挖了许多防空洞,各山头还布防高射炮,开始强制群众疏散。在西关溪子口通向太常村的酉水河道上,用木架搭起临时的浮桥,国民党的军队整天沿着这座木桥不断后撤到大后方。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真的来了,一队队轰炸机群由东向西,沿着县城俯冲投下燃烧弹,高射炮虽然也打响了,却没有打下一架飞机。县城从下南门到西关燃起了熊熊烈火,顷刻间,这些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城市房屋化为灰烬。许多幸免于难的群众,扶老携幼沿着还没倒塌的小巷往后山跑,来不及跑的人,有被烧死的,有被活埋在倒塌的房屋断壁下的,还有被炸得粉身碎骨、断肢残臂挂在了电线杆上的,真是惨不忍睹,令我终生难忘。在那时,沅凌人大家见了面,没有一个人掉下一滴眼泪,只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底。沅陵县城自东向西的主要街区,被这次大轰炸夷为平地,几百年来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相传这次日军集中机群轰炸沅陵,是因为当时沅陵已成为抗战时期的军、政重镇,不仅湖南省政府迁到沅陵,连蒋介石的行营也设在柏林路,因而成了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打击目标。

  湘西是人川的门户,川、湘、黔的战备公路就是这时候修建的。而沅陵又是湘西的门户,日本军队想要攻打沅陵,占据这个军事要地,但是日本人最终也没能得逞,在湘西人民和抗日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日本军队被阻挡在官庄一带,再也没能前进一步。

  沅陵的损失如此惨重,而沅陵人却并未被压跨,他们勇敢地站起来重建家园,不久这座小城又恢复了生机。由下南门向西直到上西关,沿街的铺面很快便恢复了,多数是用木结构建筑,白天将一块块铺面木板取下,形成宽阔的门面。晚上再将门板装上就可以了,很少见到砖砌的房子。大轰炸后残存的砖砌封火墙窨子屋,只有在一些巷道里还可以找到。凡位于巷道深处的文物古迹,如大王庙、龙兴讲寺、孔庙、永生堂、天主堂等都基本保存完好。

  在这个时期,沅陵人口因外来避难的人太多而骤增,因而又新建了许多房屋。除了城区在旧址上建了一些用竹篱编成,两面抹白灰的简易屋以外,在城区北坡集中建起一片住宅区,取名新村,在西关河对面的太常村一带也建了不少新居和学校。

  沅陵的经济和文化又开始繁荣起来。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讯传来,全城欢欣鼓舞,炮竹声通宵达旦。就在日本投降那天,我们亲眼目睹日本飞机在机身上挂了一块白布条,上面写着“日本无条件投降”几个大黑字,从沅陵上空低空缓慢地飞过,前往芷江投降,全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