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GDP世界第一、医学科技水平世界第一的国家,居然沦落为疫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世界双第一的国家。实在不得不令人为之侧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情况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端倪的。这样的端倪,在八年前的一次美国之旅中,已有所显现。怪不得那时就有“从上海去美国就等于到农村”之说。当时便感觉到美国在许多方面确实都落后了。类似此类情况,在俺七十多篇的“美国之行”游记中屡有涉及。
“傲慢与偏见”是世界上一些人的处世态度,其实是不是也害了自己呢,譬如在此番世界范围的疫情中。美国死亡了100多万人还不算,近日新增确诊居然还在20多万高位徘徊。此外,种族歧视有增无减、社会乱象丛生、物价飞涨、股市暴跌、枪击案隔三差五......
当然,咱们也并非一概而论,比如人家的“车让人”等等礼让美德,还是受到大家交口称赞的。
本次“回望”,除了笔误基本不作改动,保持原汁原味。打算不定期“重播”,以作为博客生活的一种调剂吧。

随团游行程安排环环相扣,非常紧凑,除了景点简直连拍照的机会都没有。唯一可以自行安排的大把时间,便是在旅游大巴的行驶途中。因而可以说,此番美国之行的大半照片是在大巴上拍就的。
十四天的旅程中,除了两头两脑,实际上在美国本土的旅行只有十二天。这中间,除去五六个航班,其余就全靠大巴门到门的服务了。记得很清楚,其中有两次是高速长途,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
旅游业界,不是有这样一段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吗:进团上车便睡觉,途中下车就尿尿,到了景点拍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
这样的旅游方式实在是挺可惜的。千里迢迢来一趟,光飞机上就要困顿十多个小时,时间宝贵,应该充分利用才是。因此,本人白天是不打瞌睡的,在大巴上从没合过眼,始终在不停地拍摄。人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细节部分。回来以后,绝大部分都须凭借当时的照片记录来唤醒记忆。
当然,在行进中的大巴上拍摄,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拍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隔着同样不太干净的车窗玻璃,还须避开玻璃的反光和车辆的颠簸,随身携带的又都是画质差强人意的便携机,想要拍出理想的照片无异于白日做梦。但是作为一种实时情景的记录还是大有可为的。
这样的拍摄,尽管勉为其难,还是十分值得的。当时拍得的数千张照片,除了助我发了四五十篇博文外,尚有大半没有开发利用呢,真是令人受益匪浅。此时想想,之前的一切付出还是值得的。






纽约风情。

房车营地。



风雪世界。


旧金山风情。



沿途风光。








小镇马路十字路口。

绿色路线(绿色通道)?



洛杉矶风情。

高速公路场面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