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啊!“元宇宙”尚且未整明白,现在又冒出个“ChatGPT”!
“ChatGPT”何也?
如果说“元宇宙”是全息数字世界虚拟概念的话,那么“ChatGPT”便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巨无霸。
不过,无论怎样大的规模,总而言之,恐也祇能归类为一款人工智能工具、人工智能软件吧?无非是体量为超大型,外加反应神速和无所不能而已。
从目前态势看来,“ChatGPT”的表现,似非同寻常,超乎想象,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大有颠覆人们已有认知之倾向。
毫无疑问,“ChatGPT”是人类人工智能开发的又一力作,也许可谓是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
是啊,“ChatGPT”软件(姑且如此称呼),毕竟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作为后台依托,无论其存储、运算、统筹、分析、归纳等等功能,均得天独厚、超乎寻常,其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能力,非人脑可及。因而,可将难以想象的无限智能回馈给人类。据目前的预测,将有10类职业(包括教师和媒体工作者)最有可能被替代。
不过,“ChatGPT”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由于“ChatGPT”是一款学习型、成长型人类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似没有“开创性”、“超前性”功能,“ChatGPT”的研判,祇局限于其知识范畴的逻辑推演;其可以“后知后觉”地生发出几乎一切,却无法“先知先觉”地凭空创造一切。据说,大半年前,由于软件尚未更新某个知识点,“ChatGPT”甚至会算错简单的“鸡兔同笼”数学题。
故而,自从“ChatGPT”问世起,研发团队就从未停止过对“ChatGPT”的“喂料”。即不间断地给“ChatGPT”以扩充性“充电”。有数十位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全职AI训练师在全天候地对“ChatGPT”进行填鸭式“投喂”知识语料,信息单词量达千万亿计。好在“ChatGPT”软件依托海量存储和超级计算能力,完全能良好地消化吸收,形成意想不到的智能。况且,“ChatGPT”的工作过程也是其吸收“养料”,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成长的过程,预期良好。
然而,众所周知,机器人毕竟是机器人,“ChatGPT”的最大缺陷便是其没有人性的情感。特别是,“ChatGPT”绝不可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脑所拥有的潜意识,“ChatGPT”是不具备的。指令完成,程序终止,运算结束,便处于待机状态。因而仍无可避免地存在不可逾越的智能鸿沟,此乃其永远无法超越人脑的终极宿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