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标签:
国家公祭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杂谈 |
分类: 收藏转载 |
国家公祭日 |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日
牢记历史丨勿忘国耻丨祭奠亡灵
【2022.12.13】
牢记历史 / 勿忘国耻
2022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被攻陷,侵华日军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屠戮。85年后的今天,国泰民安,但我们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满怀爱国情怀,那段屈辱的岁月我们不能忘。
历史不能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
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失守,结束。
11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逃离南京。
11月26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进攻南京,南京保卫战开始。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
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朋友不能忘
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诸多国际友人冒死庇护难民伤兵。而今,依旧有国际友人作为暴行真相的揭露者而奔走。
德国的约翰•拉贝,奋不顾身阻止暴行,保护25万中国平民免遭屠戮。回国后,他因揭露日军罪恶而受纳粹迫害。
丹麦青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与德国同事卡尔·京特等一起设立难民营,庇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和中国伤兵。同时记录了许多日军罪行的案例,向国际社会揭露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暴行。
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马吉作为证人向法庭陈述了他在南京亲历的种种日军暴行。
美国传教士明妮·魏特琳,在南京沦陷期间任金陵女子学院代理院长,收容了逾万名妇女儿童和难民。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创作灵感即源于《魏特琳日记》。
为什么不能忘
国家公祭,是对屈辱历史的铭记,是对逝去同胞的缅怀。我们要在历史中感悟民族精神,汲取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珍惜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国家公祭日,让我们一起重温习总书记这些讲话: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图文编辑|信息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