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
在摄影器材已发展到全画幅甚至中画幅的今天,区区1/2.3小传感器便携式口袋机玩者,居然在这里谈摄影,真是令人笑掉大牙,太自不量力了。谁不知,“底大一级压死人”啊!
好在,博坛摄界藏龙卧虎高人辈出,大家见多识广,都会体谅,也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是啊,人人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吾等老了,那些大机器是扛不动了,不要说单反,就是微单仍嫌分量太重个头太大。当然,也并非真的扛不动,问题是,扛着这些大家伙,即便到了目的地,拍摄的欲望也消耗殆尽了【退休前在本职工作以外,曾客串兼职单位摄影,摆弄过两台单反(品牌分别为美能达和理光),深有体会】。再说,咱不过是玩玩而已,何必如此苦力的干活?
说到这里,有一点也得说明一下,这与经济倒毫无关系,现在的老人通常不差钱,日子过得并不差,除了房子,其它,还有什么买不起的?
当初,日本制造的单反,其目标消费人群是人高马大的欧美人,而并非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亚洲人。难怪不考虑体积重量了。时至今日,由于传感器的大小与相机的大小基本成正比,相机的体积和重量始终降不下来。倒是有唯一例外:索尼出了一台便携式全画幅卡片机:RX1,现在似已发展到RX1R3了。可惜,机器小是小了些(亦重482克),却功能简单,几乎啥都没有——无光学变焦、电池续航差、仅30-1/2000快门,简直与傻瓜机无异。几乎难以有人问津,本老叟自然同样看不上眼。
故告别了胶片机、傻瓜机和早期单反(美能达7000、理光H10),这十多年来始终与小机器(品牌有富士、佳能、尼康,重量均在300克以下的口袋机)为伴,至今已更换过六七台了,这些年始终初衷不变。窃以为,祗有这些小家伙才真正是俺的菜。别的,哪怕再好,此生也与咱无缘了。
因为是小机器,功能简单,一看就会。于是,借助以往胶片机、傻瓜机、单反积累的经验,祇要扬长避短最大化口袋机。一样可以玩得开开心心,倒也自得其乐,乐在其中。正所谓:处处留意皆学问嘛。
客观讲,小机器与大机器的数学技术鸿沟巨大,差距是明摆着的。小机器仅仅是模仿大机器的皮毛于一二,什么画质、清晰度、锐利度、通透度等等,均可望不可及。然吾等非专业人群并不在乎,玩玩嘛,何必计较,高兴即可。不是吗?
综上所述,
得出的结论是:千好万好适合自己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