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怕是时间最短的自由行了吧?吾与老伴7月4日出发至舟山,由于大雨滂沱,7月5日一早就不得不打道回府,一去一回一天半。祗在普陀山住了一晚,玩了小半天。
单程长途车就要大半天(5个多小时),回程亦不例外。去时是豪华车(上海南站-沈家门:票价155元),还有座位视频看;回程是普通大巴(沈家门-上海南站:138元),就没此消遣了。于是,车拍便成了打发时间的唯一选择。路途风景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杭州湾跨海大桥。
玩着玩着,车过杭州湾跨海大桥,前座一小脑袋探了出来。说是一个其实是半个,正确说还是小半个,祗露出一只好奇的眼睛。眼睛却是大大的,十分明亮。
是啊,5个多小时的车程,对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显然,更是难以打发。看来,此时此地,一老一小是“同病相怜”呀?
就这样,一来一往,互动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还是俗话说得好:“隔代亲”,恐不无道理。一老一小容易亲近。
一开始,发现一颗小脑袋缓缓地从前座探出,继而露出眼睛,随即马上又缩了回去。后来才看清,此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从开始的捉迷藏,发展成后来的正常交往。整个过程,双方都没有讲过一句话。吾这一方,因为老伴在一侧瞌睡,自然不宜出声喧哗;孩子那一方就不得而知了。孩子自有孩子道理,吾尊重他的选择。
此正是我想说的,整个过程,孩子确实令人刮目相看:聪明、自信、内敛、有主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并无半点失态之处。
吾发现,孩子之于我,他感兴趣的不是吾本身(人),也不是照相机(物),而仅限于拿着照相机车拍的这一事物。因为,现在拿着相机拍照的,毕竟比拿手机拍照要少得多,几乎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吧?好奇心所致而已。
在数十分钟的互动经历中,孩子不仅没发出任何声响,居然还自始至终不去惊动身边的奶奶,分寸拿捏之好,让人惊叹!全程不卑不亢、保持距离、不动声色,甚至基本没给过俺一个正式的笑脸。——这一招一式,简直无异于大人之作派和素质啊!
清楚记得,从头至尾,孩子祗非常含蓄地微笑过两回;仅在吾给他两度变戏法时,微微点过四次头,所有这些,就算是孩子对我的最高奖赏了;另外,孩子始终没惊动奶奶,可否视作是孩子对吾的信任和肯定。对此,你还夫复何求?
综观全局,不由得令吾这垂垂老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叹不如,——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胜过一代,后生可畏啊!
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的这段小插曲,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胡凑几句留作纪念:
其一:
大雨滂沱黄梅天,
中断旅游把家还;
跨海大桥杭州湾,
一老一小玩得欢。
其二:
人生旅途小插曲:
萍水相逢忘年交;
此等美事何处觅?
世间可遇不可求。
一,前座小男孩闯入吾的镜头:

孩子的首度侦察。

头一回就给了个好脸色。岂不让人喜出望外!

二度侦察,换了一个位置,战略战术非同一般啊。

瞧瞧你又在干什么。

三度侦察,角度又有变化。

现在可以正儿八经地观察你了。

四度侦察,就落落大方不必拐弯抹角了。

居然祗给过两个笑脸,也没逃过俺的镜头,均被俺一一记录在案。
清楚记得,从头至尾,孩子祗非常含蓄地微笑过两回;此外在吾给他两度变戏法时,微微点过四次头,所有这些,就算是孩子对我的最高奖赏了。

孩子的注意力广泛着呢,你这里仅仅是他的一个小小局部。

想起了,就顺便回过头来看你一眼。

有空了,研究你一番,正如他在研究世界的其他事物一样。瞧瞧这眼神!

孩子在躲猫猫观察你呢。

你得知道,观察你研究你,可是俺看得起你这老老头也。

孩子都是一心两用的高手,边吃边玩也不耽误他边观察你。
从开始的捉迷藏,发展成后来的正常交往。整个过程,双方都没有讲过一句话。吾这一方,因为老伴在一侧瞌睡,自然不宜出声喧哗;孩子那一方就不得而知了。孩子自有孩子道理,吾尊重他的选择。另外,孩子始终没惊动奶奶,又可否可视作是孩子对吾的信任和肯定呢。
分手前,最后再深入观察你,以便进一步研究你,看看是否可给你“盖棺论定”。哈哈!
——尽管此番出行大雨滂沱不遂人意,却意外收获一段忘年之交,老夫心满意足,夫复何求?
二,一去一回一天半,祗有半天在普陀山。故主要票证寥寥无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