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城市苏州,素以拥有精品园林著称。而拙政园可谓精品园林中之精品,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拙政园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景点;1997年拙政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2007年拙政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瞧瞧,不能不说,一座公园,同时获得以上如此顶级殊荣,在国内园林界似极为罕见。
令人称奇的是,拙政园的成功,并非以建筑见长,相反,拙政园内,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等古典建筑,似并不算多,也并不“高大上”。实在有点出乎意料。
究其原因,窃以为似有如下几点。
首先,众所周知,历史上拙政园易手多多,无疑,拙政园是得益于博采众长,集了园林精华之大成。
其次,拙政园以水为中心,在水字上做足了文章。一是水面多,占了拙政园五分之三面积(亦有资料称三分之一);二是亭台楼阁都临水而建,出门推窗便见水;三是遍植荷花,园内处处可见荷花。几乎到了无水没有荷的地步。
再则,拙政园还在借景上动足了脑筋。当时,在帝王时代私家花园是不允许建造宝塔的。不能造但可以借景啊。于是,拙政园居然将园外远处的吴中第一古刹北寺塔,硬是借景到拙政园内(见题图二)。
如此这般,还能不出彩?
拙政园进出口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