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已是第三回游览此“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了。
最早一回,还是在四年前的2014年呢(见《探访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872)》)。记得,当时领事馆后院还尚未对外开放,总领事官邸和后花园草坪都还无法进入参观。而现在,这些地方都全部对外开放了。
每回都是游外滩、苏州河、外滩源后顺便进入该原领事馆参观的。正所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嘛。说是参观,实际上也就是在里面转上一圈,走走看看拍拍。好在该领事馆面积也不太大,半个多小时可“解决问题”,不影响当天的出游计划。
说起来,此在全国范围似恐怕也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吧? 因为,至今还闻所未闻。
每每进入该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都会不禁油然而生。是啊,我们中国人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真正站起来了。曾记否?当年,就在该领事馆舍的对面外滩,一座中国土地上的原外国人公园——黄浦公园门口,就有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牌子!这样的历史,都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强起来了。你瞧,不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连原来的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也收归国有,对人民开放。还有什么比这还大快人心,令人欢欣鼓舞的呢?
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啊!联系到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等方面种种成就,无不可归纳为一句话:“厉害了,我的国!”
【注:由于此番是从后门进入,从前门离开的,故就按从后向前的顺序介绍。】













最早一回,还是在四年前的2014年呢(见《探访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872)》)。记得,当时领事馆后院还尚未对外开放,领事馆邸和花园草坪都无法进入参观。而现在,以上这些地方都全部对外开放了。
由于此番是从后门进入,从前门离开的,故就按从后向前的顺序介绍。

连接领事馆办公楼与领事官邸的高大圆柱长廊。

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广玉兰树可谓凤毛麟角。
与该领事馆紧临的是一座天主教堂:新天安堂。





领事馆办公大楼。

领事馆办公大楼正门。


领事馆办公大楼侧门。

领事馆办公楼局部内景之一。


纯铜制作的铭牌。



领事馆前院。

领事馆建筑的木门之一。




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大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