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石库门式门楼,一排并列三个大门——这样的格局在民居中并不多见。
枫泾老街果然不同凡响。初步看下来,至少有三多:名闻遐迩的景点多,有名有姓的古桥多,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多。
在老房子中,有的尽管只是普通民居,却不乏颇具规模之大户人家。
这样的大户人家老宅有好几处,这里介绍的只是其中一处。该老宅位置在友好街下塘的北端。
一照面,便被其门面的气势所震摄:高大的石库门式门楼,一排并列三个大门!一主二次,中间是正门,两旁是侧门。现在是三个门牌号,当年可是正正宗宗一户人家的大院啊。
从侧面看,这是一幢中西合璧体量硕大之建筑,砖混结构,层高虽祗有两层,前后却至少有三进之深。似沪上石库门建筑与北方四合院建筑之结合体。
在拍摄过程中,正遇上一位业主出来。他告诉我,此房还是他祖父手里建造的。老先生当年偏向于在外做生意,并不看重家中的田产。故土地出租给农户并不苛求,只须满足一家老小的口粮即可。最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老宅内原来有的画梁雕栋都被当作四旧给破了。特别是“八仙过海”的木雕(砖雕)悉数被毁。
这样看来,按原来的说法,他家祖上应该是工商地主性质成分。在南方,也可算得上是十足的大户人家(南方不比北方,同样为地主,北方的创业规模显然要大得多),即便算不上是南方的乔家大院、黄家大院,可也是富甲一方了。
没说上几句,他二哥来叫他吃午饭了。他说这个双休日正赶上临近冬至,大家才凑在一起回老家团聚祭祖。
简短的互动到此便戛然而止。
正巧此时,从老宅出来一位业主。

他告诉我说,房子是爷爷手里造的。不仅老宅,与
老宅面对面的河边这排房子也是他家的。
当年是家里的榨油作坊,所需原料都是由水路从江浙一带运来的。

老宅全景图。
没说上几句,他二哥来叫他吃午饭了。他说,平时他们大都不住这里,这个双休日正赶上临近冬至,大家才凑在一起回老家祭祖、团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