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旧居实拍

标签:
丰子恺旧居八大山人弘一法师李叔同新文化运动新民地铁报 |
分类: 申城见闻 |
发现“丰子恺旧居”纯属偶然。
昨天,接《新民地铁报》电话,通知我去领奖(具体见文后附录)。《新民地铁报》出来,从陕西南路步行回家。去时是乘公交车的,回程之所以步行,一是可以扫街,二是可以健身。
行至长乐路,发现马路对面有“丰子恺旧居”牌子。既惊喜又诧异。惊喜的是,又遇上了可以参观的好去处;诧异的是,以前曾在附近工作过,却从未听说过丰子恺居所就在此处。
走进陕西南路39弄“长乐邨”小区大门,没有多远便见左侧有一高一低两块“丰子恺旧居”指示牌。这是一套非独幢的西班牙式的小洋房,按现在的叫法似应是联体别墅。门牌号是93,正巧与弄堂号相反。发现“丰子恺旧居”纯属偶然。
按了门铃里面有回答,没有听清楚误以为让稍等片刻,于是老老实实等了好几分钟。见没有动静只能再按门铃,这回听清楚了,声音是从头顶上面发出来的,让我自己开门进去。可见,凡事不能想当然。
进得里面,是一很狭小的门厅,一旁就是同样狭小的木质楼梯。上得二楼,正面就对着一个小房间,小房间又直通阳台。见一管理人员在阳台忙着。原来,方才的回答声音就是从开着窗户的阳台发出去的。
整个二楼有三房间,除了前面提到的小房间外,阳台还连着一个稍大的房间,以及朝北的一间。三楼只有两间很小的房间。底楼由于楼梯、门厅、过道的占用,估计面积也不大。不过,底楼现在还没能赎回(恐价格谈不拢)。从凉晒的衣物看,似现在还有人居住,实在是有碍观瞻。
我问唯一的工作人员是否丰老先生亲属,她说不是,是义工(即志愿者)。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1975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另外,据我所知,丰子恺的老师便是大名鼎鼎的八大山人弘一法师李叔同。真可谓:“名师出高徒”啊!
行走在陕西南路,发现马路对面“丰子恺旧居”指示牌。
丰子恺旧居入口。楼前有小花园。
旧居正面,前面是两层,第三层在后面。阳台有突出部分,三面有窗,顶部有天窗。
按铃→转门把手→推门——自助进入。
上到二楼,正面对着的是北房间。
右手边是连通阳台的小房间。工作人员回答的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阳台有突出部分,正面、东西两侧都是窗户,还有天窗。光线很好,怪不得丰子恺称其为日月楼。当年,丰子恺顺口吟出 “日月楼中日月长”的对联后,国学家马一浮马上对了“星河界里星河转”的下联 ,“日月楼”由此得名。
阳台一侧安放了一张小床和老式写字台。晚年的丰老就生活工作在阳台上。“日月楼中日月长”的对联就挂这里。
同样连通阳台的大房间。
连通大房间的北房间。
二楼的部分展品。
上三楼的楼梯
三楼的第一间小房间。这里可以留言。
三楼的另一间小房间。除了展品,这里还可以座谈交流。
底楼的门厅和过道。

主动给老人让座的好心姑娘。
(自92年起便金盆洗手不再投稿“封笔”至今(见《旧作整理往事杂忆》),在平面媒体正式发表的各类作品也就永远定格在87篇上。前不久,为了表扬给老人让座的好心人,在微博发了上面这张照片。不想让《新民地铁报》选中,还让俺去领奖呢。)
奖品为国际影城电影票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