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50多天,8月19日踏上归途。跟来时一样搭的还是火车。与老伴俩对面对一人一个下铺,比坐飞机可宽敞多了。所不同的是,去时是沪广线,回时是甚至深沪线。
看来,世上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以前,外出飞机是首选,只要化些时间在网上寻找,5折以下的机票比比皆是,实际花费并不大。况且时间经济,就算去机场需提前较多时间,就算从机场到市内须花较多时间,一般而言总还是比其他交通工具快得多。乘飞机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便是总有一种不确定感:拿到票怕机票有误;去机场怕路上堵车耽误;过安检怕箱内物品出问题;候机时怕登机口有变;最担心的是怕气候有变航班误点......
总要等上了飞机这颗悬着心才能放下来。——人处于这样莫名的状态总不好。
(顺便插上一句。其实,航班误点这样的问题并非国内才有,国外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航班的误点率就比中国大得多,而且可以不作任何解释。——这不是我说的,是从“高看美国”看来的)。
火车的最大缺点便是慢,当然有动车和高铁,可毕竟还没有全覆盖。不过,如果你是旅游,如果你没有急事或者不用上班,这就无所谓了,旅游本身不就是慢生活。搭火车可以慢条斯理的来,基本没有什么可特别操心的。正因为如此,随着年事的增高,神经上折腾不起,近年来外出基本改乘火车。不过,火车票是没有打折的,通常一张下铺票往往会比飞机票低折价还高。还有一点是,下铺票不太好预定,通常须提前多日查询。
搭火车的另外一大好处是可以拍风景,这是乘飞机无法比拟的。在天空,除了蓝天就是白云,几番拍下来还不乏味?上天落地的两头,时间太短促,加之窗户狭小,坐位逼仄,视角十分有限,实在难以拍到什么。火车就大不相同了,拍摄条件大为改善。窗户大,卧铺车厢的一侧全是窗户不算,车厢两头交接处还有8个车门的窗户可供取景。
尽管如此,火车上拍摄,亦有一定难度。
首先,普通火车的车窗一般是不会干净的,需要你在“夹缝中求生存”;其次,现在的火车普遍提速,起码在100公里以上,经常是150公里左右,故快门速度不能太低;另外,铁路沿线两侧不是树木就是电线杆,景色稍纵即逝,就看你如何眼明手快了;再则,旅途中天公不作美是常有的事,光线不好一切白搭,得看你是否吉星高照了。
中华大地何处不是锦绣河山,好风景俯拾皆是。祗要取舍拿捏得法,车窗外同样可以拍得好风景,何须非得去名山大川。
此为深圳至上海之一路风景。
车窗外的风景之一:









车窗外的风景之二:


此行第二次拍到和谐号动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