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儿人前不诉苦”说开去【原创】

标签:
性别区别教育男性角色强化娘娘腔角色错位阴盛阳衰夏令营的较量 |
分类: 记录上海 |
日前,看了一档选秀节目。一位男选手的表演非常不错,获得了满堂彩,嘉宾评委也一致认可频频点头。顺理成章地进入互动环节:评委问,选手答。孰料,评委刚一问,这位选手便喋喋不休地诉起了苦。他这一诉苦不要紧,却将他方才建立起来的好感人气抵消得荡然无存。评委一反常态地全都投下了反对票,观众席也变得鸦雀无声乏人支持了。
问题的症结是显而易见的——该选手犯了“角色错位”之大忌。身为男儿,怎么能以如此不堪之形象示人呢!须知,任何时候,男人都要扛得住啊!
是啊,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人前不诉苦”,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男性最值得自豪的就是阳刚之气。怎么可以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一副娘娘腔呢?这不显得底气太浅薄,心理、意志均太脆弱了吗!
再说,“人生不顺事常八九”;西方还有“原罪”的说法:认为人生而罪,来到人世就是来赎罪的。这无不说明,人生碰到困难和挫折是十分普通正常的事。作为男人,应该把困难和挫折视作一种精神财富,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磨砺自己才是。怎么可以这么没有脊梁骨这么没有担当!况且,男人本来应该有“沉默是金”之内敛刚强形象,怎么可以在大庭广众这么絮絮叨叨地诉苦,大煞风景呢!
无独有偶,在一场延续至今的中日韩学生“夏令营的较量”中,“日韩学生意志坚强,中国学生怕吃苦”,业已成为一时之公论。至今毫无改观。这同样也体现在我们的男学生身上。其次,在我国体育等领域,“阴盛阳衰”的局面也由来已久。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男性的尴尬现状。再则,中国男足在世界杯历史上“一场未胜、一分未得、一球未进”,以及在世界足球界始终处于劣势状态,是否与此有关,也颇值得玩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也不是说男儿就完全不能宣泄情绪。这要看场合,通常只有在父母妻子、亲密挚友或心理医生面前,才适合你一吐为快。其他任何场合均应视作不适合还原一己“本真”的“雷区”。不然,便“有失体统”,有背于你男性角色应有的气概。
诚然,现今之男孩有这样的表现,既不能怪罪于他们,也一点不奇怪。因为,我们的男孩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女性的“包围”之中:幼稚园全部是女性教、辅人员;小学阶段大部分是女老师;初中阶段至少一半以上是女老师。此外,我们的教育也是男女“一视同仁”,而没有任何“性别区别教育”。况且,也少有挫折教育。以至于时至今日,中国男孩的“女性化倾向”(需要声明的是,女性有自身的性别优势,只是不适合男孩而已)和意志薄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长话短说:这样的问题和现状,难道不值得引起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加以重视、加以研究、加以解决吗?!
友情提示:
我们有男孩子的家长,不妨在家庭范围,适当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男性角色强化教育”,哪怕是经常进行一些心理暗示也聊胜于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欠缺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