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源”二期预告暨“上海老站”介绍【原创】

标签:
上海老站徐家汇圣母院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土山湾博物上海电影制片 |
分类: 魔都点滴 |
1,“上海老站”标牌。
即将作为“徐家汇源”二期,发掘推出的历史文化老建筑还有:1,徐家汇圣母院旧址的上海老站;2,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旧址“小红楼”;3,徐家汇土山湾博物馆;4,原上海电影制片厂旧址的电影博物馆。
今天作为预告,先介绍一下“上海老站”,权充引子。正式介绍,待将来参观后再行补上。
位于徐家汇繁华地段,有一组白色四至五层欧式精美宗教建筑---徐家汇圣母院(一称徐家汇大教堂修道院),在周遭林立的现代化高楼环抱之下,显得格外别致。
这里现在是上海一家名闻遐迩的中餐厅——“上海老站”。
虽然名为“上海老站”,其实是饭店,并非真正的老火车站。那么,明明中餐厅怎么会取名“上海老站”呢?其中的名堂由我来告诉大家。
在“上海老站”的花园内,收藏着三台仅存的国宝级老火车:宋庆龄专列用车、慈禧太后御用座车和一台老式蒸汽机车。
请看两列车厢的赫赫身世和一台机车的来历:
1,“97318公务车,1899年造于德意志联邦汉诺威车辆厂,当年运抵中国的最新款式豪华车。作为慈禧的宫廷御用座车。清王朝结束后被满伪政府接受,作为高级官员乘用车,直到新中国成立,由哈尔滨铁路局调用为宣传教育车,作为对铁路沿线职工的教育场所,直至报废,被上海老站餐厅收藏;
2,“97431特种车,1919年造于俄国叶卡捷琳车辆厂。1922年运抵中国,被旧政府用作公务车。新中国建立后,改作国家副主席宋庆龄的外出用车。使用年限到期后,调拨至佳木斯铁路分局作救援专列的宿营车,直至退役,被上海老站餐厅收藏;
3,C4窄轨蒸汽机车重达70多吨,编号71-009,轨距仅765mm,比我国标准铁路轨道1435mm的轨距小670mm,是为了适应我国西南边陲的险峻地形而特别制造的。云南“八大怪”中有“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指的就是这类机车车辆。其存量稀少,外运困难,系海内外藏家所企求的收藏珍品。
两辆铁路特种车的单件重量足有四五十吨,外加一辆70多吨的机车,总重量高达160多吨,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单重最重的私人收藏品。以上铁路机、客车辆的构件和装饰保存完好,尚能限速行驶。两辆特种车均采用了特殊的制造工艺,内饰美轮美奂。不仅是考证当时德、俄两国制造业水平的代表作,更是研究制造技术和人文历史的珍贵资料;其历经动荡年代的风雨变幻和世事沧桑,见证了历史的本真,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收藏这样价值不菲的藏品,须有铁道部特别批文。另外,还须千里迢迢分别从东北、云南运载来沪。
“上海老站”就由此而得名。
除此以外,“上海老站”还以文化底蕴深厚见长。整个建筑的走廊和包厢里,挂满旧中国旧上海的古董照片,忠实记录了旧上海栩栩如生的市井生活片段。照片足有百余幅之多,据称全系上海历史档案馆协助提供。厅堂内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历史的痕迹”:旋转木门、木制百叶窗、铁制钢窗、彩格玻璃、西式壁炉、花纹地砖、原木地板,旧制留声机、老式电话、铁制风扇等......一切的一切,处处刻意彰显着海派文化,又无不带着“上世纪旧上海之味道”。另外,楼内还很好地保存有教堂式的穹顶、唱诗班小舞台等等原有的教堂建筑风格。所有这些颇具价值的物件和风格,亦均是“上海老站”的珍贵收藏。
参观“上海老站”可以一举两得:既可感受三台国宝级老火车收藏品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又能领略历史文化优秀建筑徐家汇圣母院的典型教堂建筑风格。何乐而不为!
3,阳光下的“上海老站”教堂式建筑。
4,“上海老站”西侧。
5,“上海老站”
6,“上海老站”大门。
7,“上海老站”东南北三面已经都是高楼林立了。西面是马路(漕溪路)。
8,“上海老站”西大门(正门)。
10,“上海老站”的连体建筑。
11,“上海老站”的北侧
12,“上海老站”楼顶还有老虎窗。
13,“上海老站”南侧。
14,远摄“上海老站”西侧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