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博日记第三天【原创】

标签:
世博会人流量几何级巨龙竹过山缆车儿童乐园 |
分类: 魔都点滴 |
昨天是我第三次参观世博会。
现在看世博,我们又有新的攻略。这是因为观博的人流量已不是以前的8万10万,而是成几何级数增长的20万30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想不排队又想捡漏看热门馆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现在,去一次只能争取少排队看一个热门馆。那就是要去得早,一入园就直扎你想去的那个热门馆,争取成为第一梯队的一员,能够进入前一二百名就行。这样便可免受耗时排队之苦。至于非热门馆,现在虽然也须排队,总还可捡捡漏。这就全看你的造化了。
所以,截止昨日下午3点离园回家为止,我还是看了8个馆。分别是热门馆:瑞士馆,非热门馆:立陶宛馆、克罗地亚馆、卢森堡馆、爱尔兰馆、土耳其馆、乌克兰馆、德中同行馆。这还被别人认为是了不起的战果呢。
目前,困扰人们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看了记不住。究其原因是,每个馆展示手段基本大同小异,也基本没有什么特色展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逗留时间短促,留下的只有浮光掠影。想靠记笔记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用相机记录也有一个问题,电池不够用。世博园要拍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室内光线暗淡,可一用闪光灯又太消耗电池。我带了3块电池也只拍了近200张照片。刨除报废的可用的也所剩无几。故电池务必要备足,我准备再购置一两块电池板。
好了,不多说了,还是看片吧。好在说明词里也有我的观感。
1,9点开始安全检查。因为大家都去得早,故在安检处一般都要等候2小时。没事的人们不是聊天就是研究地图。
6,瑞士馆主要就是乘坐过山缆车。
7,卢森堡馆里面的展览内容印象并不深,但其外观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外立面全由锈迹斑斑的铁板组成,独一无二;而且馆名文字之巨大,无人能比。
8,克罗地亚馆主要是“忆苦思甜”展示:以100年前、50年前、现在的三个家庭生活场景来对比说明这一点。
12,这是什么颜色的帽子?算蓝还是绿?
13,外国观博游客逐渐增多,但估计还不到1/1000。绝大部分仍是咱们中国人。
14,生平第一回看到如此巨大的竹子,要四只手才能合抱。原来是产自云南的巨龙竹。德中同行馆外墙就是采用此巨竹作支柱。
18,土耳其馆工作人员见我拍他们,向我示好,摆姿势与我配合,可惜我没有拍好,真有负于他们的一番美意。
20,美洲广场大合唱。场面气派。
21,瑞典馆外的儿童乐园吧?
22,瑞典馆外的红木马(可不是网络木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