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巴巴”和“娘惹”代表什么?
(2009-08-11 09:51:05)
标签:
杂谈马来西亚新加坡吉隆坡 |
分类: 译文诗作 |
谁能告诉我“巴巴”和“娘惹”代表什么吗?
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两个名词。最近看了一部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才知道它们的真正意思。这个电视剧向观众述说了一个关于“巴巴”和“娘惹”的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原来,“巴巴”和“娘惹”是中国大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和马六甲等地华人后裔的代称。编导通过剧中人的对话颇为亲切地间接告诉观众:“我也是‘巴巴’”;“我也是‘娘惹’”。那么“巴巴”和“娘惹”到底具体指代什么?编导随后通过剧中人的对话颇为自豪地间接告诉观众:我们都是唐山人的后代。唐山人来到这里(指马来西亚)娶了这里的媳妇,生下的男孩就叫“巴巴”,生下的女孩就叫“娘惹”。
从剧情看,他们都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巴巴”和“娘惹”了,但却还是念念不忘、津津乐道自己“巴巴”和“娘惹”的身份。——这是一份什么样的乡情啊!
“同是天涯沦落人”;“叶落归根”;“亲不亲故乡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等老古话不禁一鼓脑儿地涌上笔者心头。这些可都是当年流亡在外的最早最老几辈唐山人(大陆华人)生活情绪的真实写照啊!
经过几代人的坚苦卓绝奋斗,唐山人不仅在马来地区站住了脚,有不少还飞黄腾达,进入当地的上流社会。硬是打拼出华人华裔一方生存天地:他们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汉语),同时保留了自己的文字(中文)。还保留了自己的许多生活习俗(唐风唐俗)。
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巴巴”和“娘惹”身份,实际上也是不忘记自己的根啊!
首先,他们都姓中国人的姓,都有中文的名字。你看,不光大名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大名:陈锡、黄菊香、黄玉珠;就连小名也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小名:月娘、阿桃、黑狗;哪怕是外号也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外号:刘一刀、跌打张、大狗强。
其次,他们还保留了可供参拜祖先的祠堂。他们还保留了中国式的字画、中国式的对联、中国式的横幅,无论大小仍然中规中矩。
再则,他们还记得景德镇,还有人在收藏100多年前的景德镇瓷器,并把它们当作珍贵文物加以保存欣赏。此时,编导又通过剧中人的对话颇为自信地告诉观众:这些景德镇瓷器是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找不到的独一无二的文物。看到这些东西可以让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巴巴”和“娘惹”!
剧中,编导还通过剧情反复许多次提到“娘惹菜”和“珠绣”。似乎这是姑娘(娘惹)们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厨艺和女红。选媳妇要考这两门手艺;临死也以吃上“娘惹菜”为满足。估计“娘惹菜”和“珠绣”肯定是唐山(祖国)传统的烹饪手艺和刺绣手艺在异国他乡的传承吧?
另外,剧中也不时强调一种名为“班顿”的马来民歌。这是用马来语吟唱的一种民间艺术。看来,编导也没有忘记,马来西亚毕竟已经是他们世世代代安身立命之地,让剧中的主人翁“巴巴”和“娘惹”反复吟唱“班顿”,表示他们已深深地融入这片百多年来曾经接受、养育了他们的土地。
最后,编导还通过剧中人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就如同一片树叶不知道自己来自大树那样可悲。
我在想,以上这一切恐怕就是编导在故事之外想刻意告诉我们的:在东南亚还有着这样一脉独特的唐山骨血以及这样一份淡淡的乡恋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