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的“全身心”健身新理念

(2009-03-27 11:06:59)
标签:

杂谈

健身

新理念

分类: 闲话健康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请先看看在下的十个健身步骤。

 除了饮食起居,平时我有意识地实施适合自己的十个健身步骤,即:

    有想没想想想;有走没走走走;有说没说说说;有看没看看看;有听没听听听;有唱没唱唱唱;有吹没吹吹吹;有学没学学学;有写没写写写,有练没练练练。

    我之所以称这些健身步骤为“有×没×××”,其立意有方言“譬如勿如”的意思。窃以为,为人处世“心理价位”宜低不宜高,健身亦不例外。我的原则是:第一,做多做少随意,可全做也可选做。凡事顺乎自然才不会当作负担。愈简单易行,便愈易持之以恒。第二,见缝插针,将健身渗透到“时时、事事、处处”中去,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下面分而述之。

    1,有想没想想想。

    健身先健脑,健脑先健思想。思想健康,精神、心理、机体才会健康,此乃健康之重要“指征”。首先要主导好自己的思想。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处常八九”。遇事要往好处想,积极地去想;不能胡思乱想,更不能钻牛角尖;思想方法要正确,看问题须辨证,这样人就不会狭隘。闲时宁可想一些有益无害的事情。最近我就老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系所有行星都毫无例外地按照“右手定理”进行自转?到底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百思不得其解。这不奇怪,眼下全世界天文学家都还搞不清楚该问题呢!但也并不妨碍我们凡夫俗子去探究一番,多动脑筋多一些好奇心总是好的。

    2,有走没走走走。

   “人老先老腿”。据国际健康专家研究认为,步行是最佳健身运动。除能增强腿力,还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于是我便安步当车乐此不疲。我散步有如下特点:一是没固定路线,这样会有新鲜感;二是没固定路程,有时间有兴致就多走走;三是没固定速度,一般是先慢后快,视当时体力状况而定。凡此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3,有说没说说说。

    在家与家人说,在单位与同事说,外出与朋友说,即便是陌生人只要他愿意跟你说,同样可与其谈天说地,也可来点幽默说个笑话。说话是一种很好的喧泄方式。另外,我还会与花草、动物说,自己与自己说。自言自语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据说这对健康大有好处呢!

    4,有看没看看看。

    除了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外出或散步时我总有意无意地东看看西看看。什么有兴趣看什么。看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看看沿途的绿化与景观,更多的是看看城市的发展变化。还可看体育比赛:看“奥运”、“亚运”,看“世界杯”、“世锦赛”,看“NBA”、“CBA”,看“甲A”、“甲B”…….“思随景移”,美好的事物自然而然会改善人的心境。看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观察力,审美观。当然,不想看的大可“视而不见”。

    5,有听没听听听。

    古人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听的功能亦不能忽略。据称,人长期处于寂静无声的世界,轻者失聪,重者死亡。听也要有所选择。要听悦耳之声、天籁之音。譬如古今中外的经典乐曲,大自然的虫叫鸟鸣,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还可听广播节目:清晨听新闻,双休日听谈话节目…… 另外,倾听不失为与人交流沟通、调理心志的好方法。倘若有此番闲情逸致,你的心情还会差吗?至于躁音杂声皆可“听而不闻”。

    6,有唱没唱唱唱。

    本人虽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也照样脱口而唱,不能唱还可哼嘛,即便喊两嗓子也是好的。又不是让人听,好坏任它去。越不高兴(不过在下几乎没有)越是要唱,目的在于唱出声哼出声来,既能排除体内的抑郁之气又能愉悦身心,何乐而不为。只是场合要注意,以不妨碍他人为度。

    7,有吹没吹吹吹。

    在下喜欢吹口哨,不必借助任何乐器,随口而吹再方便不过。既锻练大脑又增强肺活量两全其美。我不仅能吹民乐小调,也能吹出包括《我的太阳》之类的学院派西洋名曲。水准谈不上,至少比唱要好些,颇引以为豪。虽家人有所非议,我仍我行我素。自然同样理应注意场合。

    8,有写没写写写。

    无论业余写文章还是发表文章,我从不刻意追求数量。故这些年来“八小时以外”连写带译“惨淡经营”,见诸报端的也祗有近百篇之数(10年前中止投稿)。有空就写写,没空打打腹稿。成文与否,发表与否均无所谓,自得其乐便行。是不是有点古人“无为而治”的味道?哈哈!这对身心平和肯定是有好处的。此外,我还会隶书、魏碑、舒同和美术字等数种书法字体,随时随地乐意义务帮单位帮别人搞宣传搞展览。从未想往这方面发展,我感到只要有兴趣,有机会写写画画就足够了,过程重于结果千真万确。

    9,有学没学学学。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57岁学电脑,59岁学驾驶,61岁学摄像。都是玩玩而已,电脑与摄像完全自学无师自通。学电脑发表文章不必爬格子,电脑打好字直接E-Mail发给编辑部便万事大吉。至于学车,虽不指望买得起又养得起,但我至少会开(有驾技)、能开(能上路)、可以开(有驾照)。然我并不倡导老年人学车。老年人可学的东西很多,不在于学什么,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寻找乐趣。兴趣不祗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医生。

    10,有练没练练练。

    把练放在最末位是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局部机体性锻炼毕竟仅能解决局部功能性问题,长此以往还会适得其反。我觉得,搞些时下称之为有氧操的全身运动出出汗还是不错的。皮肤是人体新陈代谢重要器官,宜充分利用来排泄体内废物以减轻肝肾负担。至于慢跑、倒走之类的健身活动与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健身拳操则可各取所长。关键是要慢要舒缓,上了年岁的人不适宜激烈运动。还有一点就是清晨锻炼不科学,清晨空气污染严重,况且人体还没有活动开不适于运动,最好是下午三四点钟后开始锻炼。另外,临睡前适当活动活动手脚是对身心的放松整理,也有助于睡眠。

    健康的概念应包括健康的思想、健康的精神、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机体等诸方面。四者关系相辅相成。故只有“全身心”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也只有“全身心”的健身才能真正地健身。通过以上十法(不一定是十法,可视自身情况增减,如会跳舞的可“有跳没跳跳跳”,会弹琴的可“有弹没弹弹弹”等。)的全方位健身,大致可以做到从里到外、自上而下使人体的所有器官、肢体与神经均能全身心地参与。相信这样健身的作用也是全身心的。现今新的医学模式已逐步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健身观念理当迎头赶上。

    我乐观、幽默、情绪饱满,我思维正常、身手灵便,我不胖不瘦、自我感觉良好。虽然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但我没有各种老年病,在同事、亲友、周围人眼中,我居然还是健康、年轻的象征呢!人无法抗拒生老病死之规律,却能延缓其进程,我不知明天会怎样,至少今天我尚健康,这一切全得益于我的上述健身理念。

    以上仅是我的粗浅想法和做法,既不是我的首创,更不是我的专利,我只不过是兼收并蓄,做了一点筛选加工的“集大成”工作而已。可取与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

 

原创版权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