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读书如何断句(任万杰)
(2020-06-19 08:23:36)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读书如何断句(任万杰)
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是大家也需要阅读,那么如何断句呢?古人也是很聪明的,当然有应对的办法,写文章的人,没有歧义的时候,不会有标志,如果出现,写者就会画一短横,就是告诉读者,这里是个断点,和下面的话停一下,免得产生歧义。
有的没有短横,就会出现一个墨迹浓厚的符号,有点像现在的“乙”字,有时候会出现“=”进行隔离,《侯马盟书》:“熊章自质于君所=敢偷出入赵尼之所=及孙=。”除了这些标志之外,其实说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是片面的认识,在大多数书中,标点比现在的文章更多,有圆点、顿号似的点、三角、方块等各种类型。
就算真没有也不要紧,因为古书很多虚词,比如“之乎者也”都是表示应该句读的位置,相当于提示:要断句了。但也有不少情况既无标点,又无虚字,怎么办?那就要培养读者断句能力,从汉朝开始发明了“句读”,以“语气绝为句,半绝为读”,意思就是以语气断绝的地方为“句”,语气未断绝之处为“逗”。
《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意思就是学生入学一年就要考察断句的能力,借此考验其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正确。老师教授“句读”时教导学生用红笔标注,“可圈可点”源于此,待技巧熟练之后,就可通读文章不用句读。如果不会“句读”,还遇到文章什么标志也没有,就只能靠猜了!(任万杰)
前一篇:你有作案器官(任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