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刻我想到老舍(一稿)

(2009-05-29 02:53:26)
标签:

《断魂枪》

不传

拳师

老舍

日本

分类: 篱笆随笔(散文)

此刻我想到了老舍

此刻我想到老舍(一稿)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摘自《断魂枪》

    端午节已过,此刻已过了午夜,是次日的凌晨了。

    昨日一天,看了太多的关于屈原的文字,我觉着有点腻!此刻我想到了老舍。至于由屈原想到老舍,我想诸位也许不会觉着诧异,因其中的相通之处,所谓的文人们应该知道一二吧。而我这个假斯文,对于事情常常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这里就说说在我脑海中印象很深的其一:自杀!加上惊叹号,首先是表示我对此种行为的畏惧,其次也是我对施行此种行为的人的勇气的佩服。

    先说说我知道的老舍吧。我写文字是不喜欢翻故纸堆的,还是从记忆开始搜索。初识老舍应该是因教科书中他的一些文章节选。有一篇《在烈日和暴雨中》是《骆驼祥子》的节选,从中或可以看出老舍的文字功力,当然还有什么思想之类的。我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当时更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所以不懂。当时唯一予我的印象就是:老舍是一位作家,是一个文人。另一篇文章却是在我参加自学考试的《大学语文》教材中读到的,是一篇小说,名《断魂枪》。在此前我很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也读过几本。但见到老舍这篇短短的小说时,我的观点彻底改变了,我以为老舍的此篇不亚于金先生的那些长篇巨制。我不是文人,孰高孰低,让好事的文人们争论去。至此,知道老舍会写武侠小说。教科书中最早录入的武侠小说,我想应该是此篇,而不是那些后来者,嘿嘿,金先生也在此列吧。

    因无甚文化,我有时喜欢钻牛角尖。我以为写武侠文字的人必该会些武术的功夫,但金先生很让我失望。等我看到老舍的《断魂枪》我觉着了一点希望,因那字里行间处处透着行家的痕迹(注:本人喜功夫,无恒心,未练成,却喜欢读些关于武术的文字),我臆断,他会武功。经查实,老舍真的会武功!老舍也是一个武士!

    至此,我终于想通了老舍的自杀:士可杀而不可辱!

    老舍先生卒日:1966年8月24日

附:1)老舍四十自拟小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2)老舍习武回忆文章

拜拳师系统习武

2006-9-28 9:27:00  京报网  舒乙  

http://www.21bowu.com/news/images/news/18720-1.jpg


  老舍先生生活极有规律。北京人一向起得早,他大概也是一个“早睡早起身体好”的笃信者。他起得早,不贪觉。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是打拳。
  老舍家境贫寒,自幼身体不壮,22岁那年,一场大病几乎要了他的命。病好之后,想起了锻炼身体,从此就和打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早,是练剑术。老舍不仅会舞剑,而且舞得颇有心得,居然编写了一本《舞剑图》。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这一时期的老舍,生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刀棍都丢在了青岛,但太极拳始终没扔,走到哪儿打到哪儿。重庆北碚蔡锷路24号房前有一个大操场,1943年秋至1946年初,每天清晨,人们都可以看见一位戴眼镜的清瘦中年人在操场中央打拳,姿势优美,动作娴熟,功夫到家,这便是老舍。
  老舍虽爱好拳术,但很少谈起,只是偶遇懂行的人才深谈。1965年他访问日本,遇到一位叫城山三郎的日本作家,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武术,谈得非常投机。城山先生无论如何也不信他眼前这位拄着手杖的瘦弱老者会精于此道,一定要和老舍比试比试,哪怕试试手劲呢。老舍猛出一掌,打了城山先生一个趔趄。城山先生大叫:“真有功夫哇!”一时在日本文学界传为美谈。老舍不幸逝世之后,城山三郎先生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其中还提到了这场不寻常的文人“比武”。
  由于和拳师们有过交往,老舍装了一肚子拳师们的传奇故事。在小说里,老舍把三位出场的拳师和他们各自的拿手戏——王二腾的刀技、孙老者的拳术、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描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仿佛耳边都能听到刀棍在空中嗖嗖的响,但是,《断魂枪》的妙处并不在这儿。沙子龙断然拒绝传授“五虎断魂枪”。夜深人静,他关好门一个人独自在院中,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望着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用手摸着凉滑的枪身,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故事到此戛然结束,你只听得“不传!不传!”的声音在空中飘荡,使你的神经为之震颤。沙子龙的“不传”后来居然成了一种因时代变迁而无法施展绝技的人们所特有的心理状态的同义词。更有趣的是,有人还把老舍的文学称作“不传的文学”,意思是说,表面容易了解,实际很难把它的深刻含意完全吃透。
  图为1964年初,老舍与外孙女王研(左)、孙女舒悦(右)在庭院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