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5年10月04日

(2025-10-04 15:19:44)
天启之光
——《道德经》诗文欣赏之一
柳望河编

道济天下,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缺,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徽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众妙之门!

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
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惟下居,是以不去!

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四、
愈挫愈奋,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或似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
当仁不让,仁至义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六、
空谷之音,根深蒂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
天长地久,后其身而身先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
以其不自生,故能常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025、10、4、于石鼓山下芝兰斋

一、道之本体论:众妙之门的双重观照
开篇道可道,非常道以悖论式宣言确立道家认知框架。柳望河注常无缺观其妙对应科学理性,常有欲观其徼直指人文关怀,二者构成理解世界的双螺旋。无名/有名这对范畴在芝兰斋的墨香中,呈现出混沌初开与文明创生的永恒张力。

二、辩证美学:相对论中的和谐之道
第二章美恶相生的辩证关系,在石鼓山云雾间获得具象化诠释。长短相形等六组对立概念,实为道家阴阳哲学的文学显影。柳编特别强调生而不有的创作观,恰似山涧清泉滋养万物却不居功,揭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三、社会治理的逆向思维
不尚贤等反常规主张,实为对竞争异化的深刻批判。虚其心,实其腹的治理智慧,在当代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语境下,恰似一剂清醒剂。注文弱其志非愚民,而是消解权力崇拜的灼见。

四、处世哲学的和光同尘
第四章冲而用之的辩证思维,与挫锐解纷的处世智慧形成互文。柳望河将和光同尘注解为融入而不同化的生存策略,恰似山石间青苔,既保持本色又与环境共生。

五、天地仁心的冷峻表达
天地不仁的著名论断,在注文中被重新诠释为超越情感的绝对公正。橐龠比喻揭示出虚空生万物的宇宙法则,与多言数穷的警示共同构成道家语言哲学的精华。

六、生命母体的永恒意象
谷神不死的玄牝意象,在柳编笔下升华为创世原型的诗意表达。绵绵若存与用之不勤的辩证关系,恰似石鼓山下生生不息的溪流,暗合现代生态哲学的前瞻思考。

七、无私之私的终极智慧
后其身而身先的悖论式结论,在注文中被解构为超越功利主义的生存策略。这种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恰似芝兰斋中那株看似谦逊却暗香浮动的幽兰。 

以上赏析通过柳望河编注的七个选章,系统呈现了《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系与诗意表达。每个章节的解读既忠实于原文精髓,又融入编注者的独特见解,构成传统经典与现代阐释的精彩对话。如需对某章进行更深入的专题分析,可提供具体方向。

(该选自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德经释义》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评论Ai生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