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破万卷春常在”!

(2024-02-19 16:28:07)

“书破万卷春常在”!

  文/柳望河

 

 

 

苏轼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而“书破万卷春常在”却出自民间,虽然是“道听途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难以忘怀。

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啦,想起来却也历历在目。有一次我坐长途汽车回老家,车在途中加油,为了安全车上的人都要下车等待。有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给挨座熟人讲了一个“文革”中的传奇故事,故事开头就出语不凡,“书破万卷春常在!”

这样一句话文邹邹的话,竟然出自“村野匹夫”之口,真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到斗量”!老人仿佛说书人,说了这一句便停了下来,似乎在吊我们的胃口!我想,这里一定有故事,便迫不及待想听个究竟!

不一会儿,汽车又重新启动,老人开始讲述,说的是“文革”初期,我们县秦腔剧团的编剧,遭人陷害,关进了牢房。他好像满不在乎,在监狱(看守所)中竟然唱秦腔。有一次公安局长提审他,拍桌子、瞪眼睛,凶巴巴地呵斥道:“你这是胆大包天,是对抗劳动改造”!

这位饱读史书的文人,却从容不迫说道,“你一个堂堂公安局长,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我懂一点中医,《黄帝内经》讲,生气‘伤肝’,你长此以往,对健康不利,如果你生病,老婆娃娃就受罪了。

你看我被人陷害,遭受牢狱之灾,我且不生气。我读过不少书,历史上那么多人,尤其是非常著名的人物,像周文王、屈原、薛仁贵、岳飞都被人冤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只是千千万万被冤屈的人之一。也说不尽,有一天我的事情水落石出,我出去还可以继续做我的编剧,唱我的秦腔,我为什么要生气,糟蹋我的身体呢”?

这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文革”后期,那位陷害他的造反派,被判了刑,而他被无罪释放。回到了久别的县剧团,照旧写剧本,吼秦腔!

而那位公安局长,果不其然,被他言中!后来患了肝癌,到处求医,想尽千方百计,终于没有挽留住性命,妻子儿女悲痛欲绝,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啊,“书破万卷春常在”!读书能读出青春,那才真正是读出了精华,读出了魂魄!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可以如斯解读:“黄金屋”就是金灿灿的智慧宝库,而“颜如玉”就是青春活力,而且永葆青春!

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中国故事,自古以来千锤百炼,雅俗共赏!深受人民大众喜爱,褒扬真善美,鞭打假恶丑!潜移默化,发挥了礼仪之邦“高台教化”的作用。戏剧的文武之道,高昂与委婉,剧情的变化,往往把人物放在风口浪尖上拷问!“周人回府”,“赵氏孤儿”,“游龟山”,都演唱得荡气回肠!

难怪这位编剧在“文革”动乱时期,遭遇厄运,却淡定从容,临危不惧,通达人生,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培根在《论学问》中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和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草木是靠甘露的滋养成长,但它也敢于仰望苍穹!即就是把我困在胡桃壳里,我也要做无穷宇宙的主宰!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我们的精神围绕着真理运转,好像群星围绕着太阳。精神象乳汁一样可以养育人,智慧便是一只乳房。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赫尔芩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士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热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唐君毅说:学问之道,本不限于读书。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一切对自然宇宙对人生社会的知识,最初都是由人之仰观俯察,思想反省而得,所谓“尧舜以前,更读何书?”书籍虽是后于人类文化而有,然而却是人类文化之镜子。人必须从此镜子中,才能了解整个人类文化之大体,而自自然世界走入人文之世界!

林语堂说: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到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他的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人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与一个久远的死者交往;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作家相貌如何,是那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这真是:

 

书破万卷春常在,身陷囹圄仍从容。

高台教化润心田,秦声悠扬荡碧空。

 

书中自有颜如玉,草木雨露望苍穹。

古今相会慕圣贤,通达人生智无穷。

 

 

初稿于20201116.

修改于2022114、凌晨,于石鼓山下芝兰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党阁老的后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