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才先生给文化复兴丛书主编的一封信
(2023-12-17 11:09:20)刘宝才先生给文化复兴丛书主编的一封信
王世荣教授:
三月中旬收到大作及信函。因参加河南淮阳、四川绵阳两地的文化活动,回信晚了,抱歉!
1990年,你策划《文化复兴丛书》的时候,在西大新村我的住宅谈过自己的设想。那次交谈给我印象极深,因为你的设想宏大,做起来难度不小。你敢于担当,下定决心、充满信心投入这项工作,很不简单。从那时开始,你坚持不懈,做出了大成绩。《文化复兴丛书》至今已出版10种著作,其中又有4种是你个人的撰著和你主编的。你的朋友王磊说:“世荣是个有志气、有追求、不甘平庸的人。”他的话没错,1990年至今28年的岁月证明他的话没错。人生有几个28年呀!你将28年投入《文化复兴丛书》,说明最初的宏大设想并非一时的兴之所至心血来潮。
快递员将你的著作《文明大走向:文化时代与思想政治变革》送到我手上,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很重,足有两公斤。打开一看,800多页,80多万字。再翻阅一下,发现此书是你几十年研究成果的结集,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文化学,领域广阔,立意高远。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倡导高尚情操和和远大追求。这句话简化为一个短语“诗和远方”,在网上广为流传,影响几乎与陈寅恪的名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并驾齐驱。你几十年将热情与心力投入《文明大走向》的写作,不幸身残之后还坚持到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集结起来奉献给社会,它承载着你的“诗和远方”,其分量就不是用斤两可以衡量的了。
《文明大走向》扉页介绍说:你“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时代,崇尚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性精神和马克思的批判意识。”我相信,理性精神是你全部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中华文化5000年,以春秋战国诸子学派出现为界限,划分为两大阶段,大体各有2500年时间。前一个2500年里,主流文化是古代宗教神学,后一个2500年里,主流文化是人文学说。春秋战国的诸子各派学术观点互有不同,但都在摆脱宗教神学,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你讲诸子的自由理性,是个十分好的提法。诸子各派互相争论,有时候还争论得非常激烈。但诸子各派又共同与古代宗教神学对立,都在摆脱宗教神学,只是态度有温和与激烈的差别。宗教神学是神本主义,依据的是盲目信仰。诸子学术是人文主义,依据的是自由理性。早在2500年前,中华文化就走出了对于宗教神学的盲目信仰,走到了人类文明的前列。后一个2500年里,中国基本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朝代。在中世纪,欧洲王权与教权纷争不息,中国却能够在包容多种宗教的同时,抑制宗教势力掀起的非理性的盲目狂热,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是有益的。近年来,有人将我国社会中出现的消极现象归咎于没有宗教信仰,想要用提倡信仰宗教的办法应对,这是一种非理性的主张,也是行不通的。
你们学校准备召开“《文明大走向》暨《文化复兴丛书》出版座谈会”,是一件大好事。将座谈会主题定为“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开辟中国文化的新时代”,也是非常好的。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民族文化自信对于开辟文化的新时代的重要性,我与大家认识完全一致。此外,我想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觉得文化自觉是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经途径。怎样看待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毛泽东说过,要区分精华和糟粕,并且提出“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的界说,明确了区分精华和糟粕的政治标准。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说得一无是处,或者把我们的民族文化说得完美无缺,都是片面的见解。我以为,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体现着区分精华和糟粕的精神。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关系,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这是中国学者的胸怀,中国学者的境界,中国学者的文化观念。有这样的文化观念,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够成为可能。
我不能前来参加“《文明大走向》暨《文化复兴丛书》出版座谈会”,失去一次学习机会,感到遗憾。此信可以作为我的书面发言,请朋友在座谈会上代为宣读。是否必要,请你定夺。
祝贺你的专著《文明大走向》出版!
祝贺“《文明大走向》暨《文化复兴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
祝你和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先生、各位朋友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刘宝才
2018-4-1于北京寓所
(刘宝才先生系中国思想史专家、西北大学教授,博导,我的恩师)
附:《文化复兴丛书》已出版书目
王世荣著《文明大走向——文化时代与思想政治变革》
何志虎等著《西周的历史与文化》
王微见著《大唐式领导:唐太宗给企业家的启示》
刘学智著《中国哲学的历程》
罗浩波著《社会文明学导论》
王磊著《在思想的花园中散步——先秦伦理思想探寻》
王世荣著《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刘鸿喜 王世荣主编《政治科学新论》
杨作云 王世荣等主编《凡人与伟人之间》
赵世超著《周代国野制度研究》